句子成分之
『壹』 “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释
1、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例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例如:“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例如: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汉书·隗嚣传》
5、代词,这,那。
例如:“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往,到。
例如: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贰』 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
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1)石拱桥出现。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两个都是主谓句,都有主语和谓语。不过前一句的主语是由名词“石拱桥”充当的,谓语是由动词“出现”充当的。后一句的主语不变,谓语则是由动词“出现”、状语“在世界桥梁史上”和补语“比较早”充当。这些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与主语、谓语都是句子的成分。这个句子的成分可以用下面两种线条符号标示出来: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或: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前边是主语,后边是谓语,下边不必再加横线。)
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包含中心语“方法”和定语“统筹”;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而宾语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包含着中心语“方法”和“一种”“安排工作进程”“数学”三个定语。只要把这些定语逐层压缩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这句话中的“没有”应该保留在句子的主干中,否则“生物放弃破坏”就改变了句子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