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飞舞春人下上一句
① 李叔同天心月圆之诗句
楼主的问题里其实少了一句,完整如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弘一法师的一首偈颂,流传甚广。至于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也是见仁见智,随人学问修行的浅深而有不同。本来大师之作,是无需赘言的,但既然问到了,就不揣冒昧地解读一下,以博诸君一笑。
头一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是指君子能够了解到道的本然,或者说理解了佛性,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其淡如水的意思在于,接受了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别,而同时理解到这相上的差别实则源于同一空性,那么学会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这个意思。既不会强求他人附和自己,也不会谄媚地依附他人的观点,保持独立性,恰恰是在道体上和谐的基础。
第二句,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是指一个人若是陷于事物的表相差别,而在各种分别的见地中去寻求真理,那么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因为法性无差别,这是批判有学声闻的二乘之见,泥于有而偏执于相,而产生修行上的偏差。咫尺之微,而有千里之别,这就叫“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第三句,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上面批判了二乘之见,这里说你要问我的见地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追求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告诉你。那不是语言可以传达的。那是无上的秘密,从来诸佛都不道破,因为说即破,实际说本来也并不破,而是听者着相,就会发生无解。所谓言者无心而听者有意,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彼此心地不相契,说了也是白说。同样的,假使心地相契,那么就算无言,也有默契冥合,得最胜义。所以说廓而忘言,是无上密法。
最后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第三句仍然会有人掉进去,人对于法性与涅槃的执着是最深固的,也是最难拔除的障道因缘。就像一个人执着道德一样,那叫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最后一句恰恰又破第三句。使人破除对于“法我”的执着,这样就“人我”与“法我”俱破,不堕于空有两边,入于中道,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性呢,还是相呢?是色呢,还是空呢?都已经融入不可思议境界了。
综上所言,第一句与第四句合,第二句破二乘有见,第三句破有见、立空见(有余依涅槃),第四句破空见,入无余涅槃。则一体而圆具三身,圆满三智。三身者,法身报身化身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即是西方三圣所表之圆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