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上一句
❶ 桃李满天下前一句是什么
桃李满天下不是一首诗
这个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桃树和李树,比喻所培植的优秀人才。
❷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师的教诲如春风般温暖,老师的恩情如大海般深沉,老师的学生遍布天下,老师的恩情像春日的光辉洒遍四方。
其中桃李满天下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
内容:“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一般用于:赞扬老师感谢老师的,这首诗赞美了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对学生的教育,赞美老师的贡献巨大,培养的人才遍布天下,赞美老师的关爱就像春日的光辉般温暖。
(2)桃李满天下上一句扩展阅读:
桃李满天下的成语由来: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❸ “桃李满天下”前一句是什么
“桃李满天下”原句应是:令公桃李满天下。前一句是:路人指道令公家。
奉和令公绿专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属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注释
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又绿野堂为裴度之宅,所以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旧唐书 裴度列传》又于午桥创别墅,
(3)桃李满天下上一句扩展阅读:
简析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
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