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万物而不争下一句
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出处及下句 急!!!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版几于道。权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拓展资料:
释 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求出处
语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意思是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接受居处的位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治理,定国安邦;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至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2)水利万物而不争下一句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参考资料:网络-水善
㈢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版第八章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准确的说“上善若水”的下一句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是很多人都喜欢把“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联系在一起,其实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没有直接的关系,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厚德载物出自”易传“。二者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意思却差不多,都是形容人的品质非常的高尚,可以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