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来一首
① 关于描写大雁的诗句
1、《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 ] 晏殊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白话:流水慢慢变得稀疏、蓝天慢慢变得越来越长,人生的道路茫茫,凭借高处向远方望去,目光消失,大雁来的时候,总归勾起人无限的思念。
2、《渔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白话:边塞一到秋天风景就会变得格外不同,衡阳的大雁飞去并没有留下什么。四面八方的边角声音开始想起,千里之外,长城的烟雾,落下的太阳,沙漠中的孤城慢慢关闭。
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白话:红藕已经熟了,荷花消散,凉席已经变凉,直到秋天已经到了。自己解下衣裳,独自登上兰舟,云中是谁把故乡的信件传递过来,大雁回来的时候,月光洒满西楼。
4、《归雁》[ 唐 ]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白话:东边来的千里之外的客人,战乱平定之后大概几年之后,才会回来。自己愁的好像肠已经断了,江城的大雁,正在天上高高地朝北方飞去。
5、《孤雁》 [ 唐 ]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白话:离群的大雁不会饮水啄米,飞翔鸣叫的声音是在思念自己走散的雁群。谁会怜惜那一片阴影,从而彼此在万里之外的云层走失。
② 关于鸿雁的诗词
1、鸿雁于飞
先秦
诗经
《鸿雁》
2、鸿雁出塞北
魏晋
曹操
《却东西门行》
3、适看鸿雁岳阳回
唐
关盼盼
《燕子楼》
4、沙上未闻鸿雁信
唐
李璟
《浣溪沙》
5、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
宋
邵雍
《观棋长吟》
6、只有年年鸿雁飞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7、鸿雁南飞
魏晋
曹操
《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9、几回鸿雁来又去
唐
刘商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10、鸿雁遗秋音
唐
顾况
《杂曲歌辞·游子吟》
11、画壁馀鸿雁
唐
孙逖
《宿云门寺阁》
12、履下鸿雁飞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13、鸿雁来时
宋
晏殊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4、沙上不闻鸿雁信
宋
苏轼
《浣溪沙》
15、鸿雁起汀洲
宋
苏辙
《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16、数声鸿雁
宋
谢逸
《青玉案·芦花飘雪迷洲渚》
17、云间鸿雁草间虫
宋
朱敦儒
《西江月·元是西都散汉》
18、书无鸿雁如何寄
宋
向子諲
《鹧鸪天·浅浅妆成淡淡梅》
19、更被风吹鸿雁、不成行
宋
向子諲
《南歌子·梁苑千花乱》
20、却寻鸿雁侣
宋
李弥逊
《临江仙·枝上子规催去旆》
21、鸿雁已归来
宋
张元干
《临江仙·露坐榕阴须痛饮》
22、江湖飘泊鸿雁
宋
王质
《水调歌头·草蔓已多露》
23、鸿雁欲南飞
宋
朱熹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24、水拍池塘鸿雁聚
宋
魏了翁
《满江红·秋意冷然》
25、日高鸿雁寒
宋
魏了翁
《阮郎归·西风吹信趣征鞍》
26、晚云鸿雁
宋
魏了翁
《喜迁莺·鬓霜盈握》
27、鸿雁未应到
宋
李曾伯
《水调歌头·鸿雁未应到》
28、鸿雁尚漂残
宋
李曾伯
《八声甘州·上巍楼》
29、哀哀鸿雁
宋
李曾伯
《水龙吟·西风涤尽炎歊》
30、渔火已归鸿雁汊
宋
汪元量
《满江红·一个兰舟》
31、最无情、鸿雁自南飞
宋
汪元量
《满江红·一霎浮云》
32、鸿雁翩翩云路杳
元
许桢
《渔家傲·鸿雁翩翩云路杳》
33、西风鸿雁落沙汀
元
刘秉忠
《小重山·一片残阳树上明》
34、鸿雁翩翩云路杳
元
许桢
《渔家傲·鸿雁翩翩云路杳》
35、风高鸿雁起
宋
文天祥
《又赋》
36、故人不来鸿雁来
宋
白玉蟾
《秋思》
37、天边鸿雁会记飞
宋
晁说之
《有感》
38、劫残鸿雁破行飞
宋
邵雍
《观棋长吟》
39、燕归鸿雁来
宋
释了惠
《偈颂七十一首》
40、一声鸿雁海门秋
宋
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41、鸿雁今南翔
唐
王昌龄
《秋山寄陈谠言》
42、复闻鸿雁飞
唐
王昌龄
《途中作》
43、天静鸿雁鸣
唐
常建
《高楼夜弹筝》
44、鸿雁不来风雨多
唐
赵嘏
《宛陵馆冬青树》
45、夜间鸿雁度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
46、闻鸿雁之南翔
唐
卢照邻
《狱中学骚体》
47、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48、时看鸿雁天
唐
卢照邻
《关山月》
49、长洲鸿雁初
唐
杨炯
《和酬虢州李司法》
50、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
王勃
《蜀中九日》
51、夜闻鸿雁南渡河
唐
李昂
《从军行》
52、万里鸿雁度
唐
储光羲
《秋庭贻马九》
53、南听鸿雁尽
唐
储光羲
《秋次霸亭寄申大》
54、羽发鸿雁落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55、天静鸿雁鸣
唐
常建
《高楼夜弹筝》
56、鸿雁将安归
唐
杜甫
《北风》
57、鸿雁美周宣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58、天边鸿雁少
宋
方千里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
59、鸿雁天边
宋
晁补之
《金盏倒垂莲》
60、鸿雁两悠悠
宋
曾觌
《江神子/江城子》
61、鸿雁几时来
宋
黄机
《好事近·鸿雁几时来》
62、怕知鸿雁到
宋
黄机
《小重山·梧竹因依山尽头》
63、目随鸿雁穷苍翠
唐
武元衡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64、寄书鸿雁
金
吴激
《风流子 中州乐府以上赵万里辑本金吴激东山》
65、断肠鸿雁
宋
张玉娘
《烛影摇红 又用张材甫韵 强村丛书用孔氏微波》
66、鸿雁初南翔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
67、湖中鸿雁拍波飞
宋
黄庭坚
《伯时彭蠡春牧图》
68、惊风鸿雁不成行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69、谩多鸿雁起南洲
宋
王安石
《寄朱昌叔》
70、只有年年鸿雁飞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71、天阔鸿雁奔
宋
陈与义
《入城》
72、负霜鸿雁不停飞
宋
陈与义
《十月》
73、天长鸿雁哀
宋
陈与义
《夜赋》
74、鸿雁芦花宋玉愁
宋
白玉蟾
《悲秋》
75、风高木落鸿雁翔
现代
马一浮
《短歌行》
76、云间鸿雁悲鸣
宋
晁补之
《滨州道中四首》
77、飞飞鸿雁旧山川
宋
陈著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撰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78、日暮碧天鸿雁断
宋
释安永
《颂古三十一首》
79、鸿雁鲁卫弟兄
宋
汪韶
《演雅》
80、仰看鸿雁皆南翔
宋
王炎
《关山月》
③ 想寻找一首诗
应该是这首了~~
杨柳枝
作者:刘禹锡 体载: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注释】: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