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一首宝塔诗
『壹』 求一首宝塔诗
这首诗为浙江永康方岩诗碑上刻的,但不叫宝塔诗,而是八山叠翠诗,因为全诗回共有答八个“山”字,又叠成一个山的形状,仿佛重峦叠翠一般。
还有,尾句不是“我到黄山第一山”,而是“我到华山第八山”。
………山山
………八里
……山第有山
……华到转路
…山好我弯高山
…华道说响水流
山间人人潺潺深山
在日日身声声鸟百
云游客孤叫路上行
作莫君劝难步步人
该诗从右上的“山”字开始读,向下拐着弯读,如首句“山里有山路转弯”,先只读右侧,一直将右侧读完,到第四句“路上行人步步难”,再由底部转入左侧,开始拐着弯向上读,直到最后结于左上角的“山”。
全诗读法如下:
山里有山路转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步步难。
劝君莫作云游客,孤身日日在山间。
人人说道华山好,我到华山第八山。
而宝塔诗是另一种杂诗。例如这首《咏月》:
月
皎洁
玉兔也
广寒宫阙
光因貂蝉灭
吴刚伐桂不歇
最分明中秋佳节
曾伴太白共醉良夜
举头相望低头相思切
黄会后人有约柳梢初越
碧海青天嫦娥悔将灵药窃
常见阴晴圆缺莫非有恨事耶
当然,人家的塔是正的,我就懒得打那n多个省略号了。
这种叫宝塔诗,每行即为一句,每句比上一句多一字,句句押韵,共12句,12韵。
『贰』 求宝塔诗一首
一七复令·茶
唐代:元稹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茶,香叶,嫩芽。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2)编一首宝塔诗扩展阅读: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
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