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字一句 » 放胆来梳柳上一句

放胆来梳柳上一句

发布时间: 2023-05-25 06:28:45

A. 夜雨瞒人去润花,怎么解释

这句意思是:深夜的细雨悄悄的打湿了花朵。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在他家的中堂自题一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后来,上海豫园万花楼用这幅对联作了楹联。

这副对联写的是春天景物,上联写春风拂过柳枝的婆娑之态,下联写春雨催开花朵的情景。诗意之妙在“放胆”和“瞒人”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鼓荡和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的特点。

写出白日春风之美姿,能为翠柳梳成发般轻柔,殊不知是昨晚的夜雨暗地里,早已滋润了大地的花朵,实即“一元复始,万象回春”之意。

(1)放胆来梳柳上一句扩展阅读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第。郑板桥在他的故居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

“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

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出自《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是说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郑板桥字画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他嫉恶如仇,反对贪官污吏,将思想融入到作品当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枷锁,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加,扩宽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郑板桥的书法称为“六分半书”,人们称之为“板桥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面旗帜,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小楷范质诗》。

他写的字工整有力,字里行间带着秀美,采用独创的笔法写作,他的笔体大多是隶书,还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六分半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行书曹操诗》。此作品当中的笔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字的形体大都是扁长相间,与曹操的阔达诗风极其相似。

B.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的古诗是哪首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一首诗,是一副源自于清代郑板桥的对联。

意思是春风比较大吹得柳树枝条来回摆动,春雨在夜里悄悄的把土地打湿了。 诗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风的动感和雨的作用。

原是郑板桥的一副题联,现豫园万花楼用它来做楹联。上联写春风拂过柳枝的景象,下联写春雨催开花朵的情景。

(2)放胆来梳柳上一句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

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