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作一首诗
Ⅰ 写山的诗
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
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
,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是真理的意思。
九日题涂溪
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 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 或可重阳更一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其先居太原(今
属山西人),后迁居陕西渭南东北。他的诗平易通俗,周详明直,笔触所及,无不达意。唐宪宗元
和三年(公元808年)他拜左拾遗,后因上书直陈,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升
任忠州刺史。任期内曾来丰都巡视,并题咏下诗。
(注释)(1)涂溪:据《丰都县志》称:“涂溪,治南七十里。”“治”指县城,涂溪在高镇下面。
(2)蕃草:茂盛的芳草。(3)竹枝歌:指当时流行于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形式多是七言绝句;
语言通俗,音调轻快。(4)南宾守:即忠州刺史。(5)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
http://..com/question/2277667.html?fr=qrl3
Ⅱ 有哪些写山的古诗啊
1、《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2、《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3、《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4、《登峨眉山》
唐代: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译文:
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5、《独秀峰》
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Ⅲ 关于山的诗句(要整首的)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专杜甫:望岳属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孟郊: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Ⅳ 有什么关于山的古诗——要整首诗!!
1、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话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翻译: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4、鹿柴
【作者】王维【朝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翻译: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5、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朝代】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白话翻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Ⅳ 三十首带山的古诗
1.《山中》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西塞山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山房春事》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4.《寄全椒山中道士》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5.《秋山寄陈谠言》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6.《鲍山》
年代: 宋 作者: 曾巩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那得叔牙城。
7.《山老吟》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不行山下地,唯种山上田。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
讵知文字力,莫记日月迁。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8.《望山》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9.《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游昌化山精舍》
年代: 唐 作者: 卢照邻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11.《山中叙志》
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12.《宴韦司户山亭院》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
13.《病后访山客》
年代: 唐 作者: 张祜
久病倦衾枕,独行来访君。因逢归马客,共对出溪云。
新月坐中见,暮蝉愁处闻。相欢贵无事,莫想路歧分。
14.《登北固山望海》
年代: 唐 作者: 吴筠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注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15.《谒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6.《石楼山见月》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17.《山亭夜宴》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示阑,林端照初景。
18.《喜逢郑三游山》
年代: 唐 作者: 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19.《山家》
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0.《山阁晚秋》
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21.《病起题山舍壁》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
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22.《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3.《山竹枝》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24.《山院避暑》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行乐江郊外,追凉山寺中。静阴生晚绿,寂虑延清风。
运塞地维窄,气苏天宇空。何人识幽抱,目送冥冥鸿。
25.《山中留客》
年代: 唐 作者: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6.《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
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
27.《早春鱼亭山》
年代: 唐 作者: 薛稷
春气动百草,纷荣时断续。白云自高妙,裴回空山曲。
阳林花已红,寒涧苔未绿。伊余息人事,萧寂无营欲。
客行虽云远,玩之聊自足。
28.《太山吟》
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
29.《山中绝句》
年代: 清 作者: 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30.《北山作》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
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
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