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一首什么诗
① 敕勒歌是一首什么诗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 xiàn,呈现、出现。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② 敕勒歌古诗全文意思
敕勒歌古诗全文意思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内个原野。
蔚蓝的容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敕勒歌是一首什么诗扩展阅读:
《敕勒歌》的历史背景: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用敕勒语唱。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
③ 《敕勒歌》的诗意
一、诗意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专。民歌歌咏了北国属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二、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3)敕勒歌是一首什么诗扩展阅读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