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字一句 » 一字多译

一字多译

发布时间: 2023-05-12 03:26:18

一字多义

以下比较全,而且应该都囊括了你要求的课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Ⅱ 有哪些是一字多义的

A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3)犹得备晨炊(准备)
比 (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毕 (1)毕力平险(尽)
(2)群响毕绝(全部)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 (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C 长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永远)
(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策 (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 (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 (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出 (1)方其出海门(发、起)
(2)出则方叔、召虎(在边疆打仗)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4)计将安出(产生)
从 (1)木兰从军(参加)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4)便舍船,从口入(沿着,顺着)
D 大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观,雄伟)
(2)又一大儿醒(年纪大)
(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
当 (1)木兰当户织(对)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正在……的时候)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
(4)锐不可当(抵挡)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 (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8)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度 (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3)崔九堂前几度闻(次)
端 (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
等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E 日 (1)不知日之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太阳)
(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3)于是与亮
情好日密(一天天)
F 凡 (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
(2)凡三往(总共)
方 (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
发 (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 (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
分 (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
奉 (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 (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G 顾 (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 (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相庆(互相)
(4)更上一层楼(再、又)
(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 (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广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
(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
苟 (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 (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 (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
H 号 (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 (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鸿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
患 (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
环 (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
(3)环滁皆山也(环绕)
惠 (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J 极 (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 (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间 (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 (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
(3)见往事也(知道)借 (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 (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 (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将非鬼也(或许)
(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6)则命一上将(将军)
具 (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居 (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举 (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6)董生举进士(参加)
绝 (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 (1)林尽水源(尽头)
(2)尽善尽美(达到顶点)
(3)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4)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际 (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K 苦 (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
开 (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
L 临 (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
M 名 (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
木 (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
(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N 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能够)
(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
Q 强 (1)凶强侠气(强悍)
(2)赏赐百千强(有余)
(3)不可强以仕(勉强)
(4)慕义强仁(力行)
(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
请 (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
(2)曹刿请见(请求)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
且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 (1)一狼径去(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
奇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R 若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
S 善 (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
少 (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 (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食 (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Ⅲ 一字多义!!!!

初二语文下册
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
《口技》、《送东阳马生序》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
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
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
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
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
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
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通计一舟(一:全,整个)
为念珠个一(一:一件)
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
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
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
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
群响毕绝(绝:极,副词)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
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热点内容
之门成语 发布:2024-12-26 03:40:26 浏览:828
手指头成语 发布:2024-12-26 03:39:45 浏览:787
字简单的成语 发布:2024-12-26 03:00:04 浏览:468
世界上最短的故事 发布:2024-12-26 02:59:06 浏览:553
双手是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6 02:53:31 浏览:861
小学数学教学小故事 发布:2024-12-26 02:34:25 浏览:954
目不的成语 发布:2024-12-26 02:34:17 浏览:526
腐败成语 发布:2024-12-26 02:05:11 浏览:119
军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2-26 01:44:33 浏览:36
球队故事 发布:2024-12-26 01:39:38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