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字一句 » 一字侯封号

一字侯封号

发布时间: 2021-03-11 12:04:26

『壹』 古代王爷单字和多字封号哪种尊贵

古代王爷单字封号更尊贵。

简单来说,单字封号就是封号为一个字的王爵,也称一字王;多字封号就是封号为两个字或以上的王爵,一字王的地位更高,一般是诸侯王、亲王才能获封,多字封号王是属于功劳特别大的大臣了。

但在一字王里面,也有上下之分,以春秋战国时期大的诸侯国命名的王,是最高贵的,如韩王、齐王、燕王等;另一些小国命名的就要低级一些了,如鲁王、越王等;还有第三级别,如果不是特别了解春秋战国历史,可能都没听过这些国家名字,如许王、滑王。

单字的王爷一般都是国公,是王爷中地位最高的,比如郑国公、齐国公、秦国公。

多字的王爷一般等级比较低,像乡侯、亭侯等等。比如说汉寿亭侯、武德郡侯。

因为在古代,尊称贵族是姓加官名,对于王爷是封地加爵位的等级,单字的王爷一般封地都是国字开头,地位尊贵,多字的是封地比较少的,所以地位比较低。

但是在清朝有和硕两个字的王爷是最尊贵的。

(1)一字侯封号扩展阅读

历代封号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

分封制度

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西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始见郡王之称。后世开始沿袭设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王。唐皇太子、诸王与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

唐代时郡王为从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宋宗室近亲承袭,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时封爵第二等为多罗郡王,也称郡王。

至于官职,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他比皇帝大。

『贰』 封候和封王有什么区别

封候和封王的区别:

1、地位不同。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

2、起源不同。封侯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魏晋开始设王爵,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

3、授予人群不同。侯爵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王爵授予的人群比较广,常授予地方有势力的霸主。

汉至明较低的郡王爵封号一般为两字,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为王爵封号的特例,例如“恩王”、“义王”等。

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词,加在“和硕亲王”或“多罗郡王”称号中间,例如“和硕睿亲王”、“和硕宝亲王”、“多罗克勤郡王”等。一般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国王”“亲王”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

明清时王爵常被世人尊称为王爷。

『叁』 古代王爷封号排名

清朝王爷封号最为系统仔细,且较为复杂,地位从高到低的排名为:

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从汉朝开始,王爷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位置高于郡王。

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3)一字侯封号扩展阅读: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打个比方:我的父亲是和硕亲王,那么我世袭之后就是贝勒,我儿子继承我的位置就是世子。

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不代表权利。权利大小的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

『肆』 一封号仅3字谁封谁死,但刘邦被封时因相差一字,反成就帝业,到底是什么封号

这个封号是“武安侯”。刘邦和项羽当年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和长安侯。而这一字之差又是怎么来的?在刘邦以前,有一个叫“武安君”的封号,凡是这个封号封给谁,谁的下场就会跟凄惨,著名的有秦将白起、赵国李牧、项羽的祖辈项燕以及以合纵连横著称的演讲高手苏秦,他们都是先后被君王封为“武安君”,最后的下场都是不得好死。

幸好刘邦没有封为“武安君”,只是被封为“武安侯”,要不然下场估计也是一样。不过人各有命,富贵在天,刘邦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数,因一字只差,而成千古伟业,实在可叹呀。

『伍』 古代亲王封号

自汉刘邦后,非皇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后代基本延续,除清朝三藩外姓王外,基本依照此例。 简单地说,王分亲王,郡王。非皇室宗亲不得册封,就是说王爷都是皇帝的亲族叔伯兄弟。侯爵非王,称侯爷,是皇帝对有功之人的封号,这种就比较随便,只要皇帝认为你有功,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即可受封。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

『陆』 古代阿哥的常见的封号

清朝皇子称阿哥,可封为贝子(及固山贝子),贝勒,郡王,亲王(及和硕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o i cin wang”。
郡王
爵位名。始置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爵号低于亲王一等,多为诸王长子的封号。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多罗”即满语“理”之意),简称“郡王”。
贝勒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柒』 古代王爵封号

晋至明的国王(亲王)爵的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传统上以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鲁、赵、魏、梁、燕、代、陈、韩、宋、吴、越”等一档次。

此外后来设立的省、州名也有用来作为国王、亲王封号的,例如肃王,得名于肃州:相王,得名于相州。此外也有把两个国名合二为一的二字国王,例如“吴越国王”,此属特例。

宋景佑三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等评定三等国名。

历经两宋,但凡亲王即位为帝后,该封国不予封,大国:赵、晋(太宗)、韩(真宗、钦宗)、梁、宋、升(仁宗)、益、蜀(高宗);次国:曹、庆(仁宗)、寿(真宗)、潞、定(钦宗)、延;

小国:舒、英(宁宗)、观、滑、康(高宗)、颍(神宗)、光(神宗)、宁、襄(真宗)、均(哲宗)、嘉(宁宗)、端(徽宗)、恭(光宗)、建(孝宗);以上不封。

秦、齐、魏、燕、楚、鲁、陈、吴、越、夏、商、周、汉、唐、徐、冀、雍、扬、益、镇、邓、邠、兖、荆、郓、凉以上为大国;卫、郑、蔡、许、代、瀛、岐、随、邢、泾、广、福、华、宿、密、苏、相、婺以上为次国;江、滕、向、黄、纪、谯、原、弦、祁、郐、耿、介、道、酆、蒋、

箫、郕、谭、霍、夔、莱、郇、鄅、郯、笍、薛、郧、莒、鄣、罗、郜、鄎、戴、桐、遂、管、沈、虞、应、息、任、崇、荥、扈、濮、巢、观、安、申、虢、邾、杞、贾、郐、䢵、巴、夷、谷、顿、麋、黎、葛、蓼、项、聃、茅、胙、庸、鄀、牟、权、甘、祭、尹、温、毛、樊、成、

单、刘、巩、鄘、韦、鬲、杜、吕、皖、留、邰、鄠、郿、焦、宛、酂、穰、叶、郢、鄢、湣、剧、费、缯、郚、陇、范、程、鄱、鄃、潘、涪、辽、赢、绛、汲、梧、轵、营、翕、秺、蔺、易、鄗、洮、昌、翟、陆、淄、卞、纶、卢、翼、邹、房、褒、沛、邳、彭、窦、鄂、邺、蓟、

汧、沔、沂、肃、岷、郳、鄯、莘、顺、渝、郫、蒲、酅、丰、棣、仪、怀、永、盛、济、信、义、睦、丹、恩、简、忻、韶、循、愿、雅、通、虔、资、昭、钦、珍、溆、集、和、衡、会、抚、岳、袁、桂、蕲、沣、深、洋、鄜、琼、茂、衢、澶、德、吉、景、郴、博、贺、惠、润、

秀、邗、颌、郃、潜、庐、泽以上为小国。

汉至明较低的郡王爵封号一般为两字,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为王爵封号的特例,例如“恩王”、“义王”等。

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词,加在“和硕亲王”或“多罗郡王”称号中间,例如“和硕睿亲王”、“和硕宝亲王”、“多罗克勤郡王”等。一般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国王”“亲王”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

明清时王爵常被世人尊称为王爷。

(7)一字侯封号扩展阅读

一字王,指封号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为国王及亲王,国名基本上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一般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其中晋王最为尊贵,称帝数量最多,如晋王李克用,晋王杨广等。接下来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一档次,后世王朝的国号也大多来源于这些封号。著名的一字王有魏王曹操、秦王李世民等。

较一字王地位仅次的为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国王”、“亲王”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

一、二字王的区别从晋朝延续到明朝,清朝的规则与前代有所不同,因为其用美字封王,故出现了二字亲王、一字郡王。

『捌』 求古风好听的王爵和郡王封号

襄城,长乐,顺阳,宜都,江夏,高凉,平阳,华山,上党,东阳,豫章,南阳,中山,阴平,常山,冯翊,平凉,北平,濮阳,武陵,南安,乐平,陈留,朱提,毗陵,彭城,清河,,阳平,淮南,河南,武昌,河间,略阳,广平,南平,京兆,江阳,泰平,安定,东莱,乐安,新兴,建宁,济南,永昌,东平,临淮,扶风,广阳,琅琊,高阳,淮安,博陵,魏兴,义阳,西河,汝阳,济阴,汝阴,安昌,乐良,任城,武邑,长广,城阳,章武,东安,渔阳,乐陵,宋安,建昌,安乐,颍川,广川,安丰,咸阳,太原,平昌,广陵,淮阳,高密,渤海,济北,昌乐,始平,永安,浮阳,林虑,武安,北海,东海,钜鹿,武都,范阳,宜阳,汝南,丹阳,邵陵,平原,高平,建城

『玖』 古代封王封侯,单字封号与双字封号有什么区别还有为什么有的亲王侯爷有封地有府邸,有的只有府邸

简单罗列下 公:有封地,封号(齐秦楚燕赵魏韩等),有自己的政权,财权,军队。简单说就是有 底盘,有名号,有主权,有治权,有政权,有财权,有军权,有产权(封国的地都是公的)等。
侯:侯就简单多了,有名号,有封地(但是没有这块地的主权,因为这是公封赏给他的),有财权,有治权,但是没有主权,没有军权,没有政权。 这就是二者的不同了。

到了唐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精英层面已经由 门阀士族改变为 寒门士族了,这样一来,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地方诸侯实力得到削弱,那是所谓的 王侯基本都是食邑但是不封地,也就是说 只有财权和名号了,其他的全都没了(食邑万户,就是这一万户交的税就是你的零花钱了,但是这万户人并不归你管,他们可以去州刺史哪里上告某侯,某王等等),唐朝的时候这些王侯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荣誉而非职权。
后来的就是大明朝了,大明的王除了开国元勋以外,基本没封过异姓王,但是侯风的很多,因为侯就是一种荣誉而已,没有什么权利了。
大清的时候,王很少,除非是战功赫赫(想摄政王多尔衮)要么就是 皇帝的兄弟(亲王)要么就是亲家(蒙古的好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晋代以前,封侯,这个侯是县侯,是没有封地的,比如关于封的汉寿亭侯等,在网上就是公,比如曹操封魏公,而公就可以裂土建国了,曹操封魏公后就有魏国了。公就有自己的行政班子了,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政府等等一系列和中央差不多的机构设置(除了名分上降一级)。

热点内容
人与树的故事 发布:2024-09-19 16:46:24 浏览:520
唇亡齿寒故事 发布:2024-09-19 16:46:17 浏览:469
马人打一成语 发布:2024-09-19 16:38:16 浏览:804
儿童有声故事大全 发布:2024-09-19 16:35:42 浏览:788
给女朋友讲的晚安故事 发布:2024-09-19 15:34:32 浏览:261
起太阳成语 发布:2024-09-19 15:07:39 浏览:734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发布:2024-09-19 14:40:38 浏览:368
我与琴的故事 发布:2024-09-19 14:36:43 浏览:20
关于妈妈的故事 发布:2024-09-19 14:16:26 浏览:240
小红帽的故事英文版 发布:2024-09-19 14:08:36 浏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