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润的典故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正是这四句十六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没有人能查其出处(人们都认为其境界颇深定有出处)。有人查遍孔孟老庄,以及四书五经,均无所获,故将此难题贴于网上,一年多来终无所获,故被称为“武侠与国文的一个绝题”。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易经》第十五卦中有“谦谦君子”,但仅此而已。
金庸“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不知其出处,但从《书剑》所蕴涵的他早期的人生理想来看,这似乎是金庸所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佛家有一个词,圆融,是跟这种成熟的圆润颇为相似的境界。是以佛家讲求戒嗔、戒痴、戒贪,无欲无求,尔后能不动声色、不滞于心。谦谦君子的圆润亦同此理。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修炼的。修炼是一个很奇妙的词语,人生在世实质上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只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
修成佛、修成仙是尘世之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磨去棱角、收敛光华、修成谦谦君子却并非太难的事情。容人之量是修成谦谦君子的前提。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修不成君子,开阔的心胸、通透的眼光,才是君子的气量。
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荣损得失面前,总能一笑置之。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剑有双刃,谦谦君子亲切柔和,少了无拘无束的冲动莽撞,却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刚猛豪放。正如一个人磨砺的过程一样,成熟的获得是以天真童趣的无可追回为代价的。
当然,“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的背后,似乎也透着一种淡淡的无奈。试想,人活一世,谁人不想追求恒久?只是恒久不可强求,于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何尝不是一种迂回的战术、以求得宛转的余地?谁能说这种淡淡的无奈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强极则辱,是说一个人,如果处处好强,最终只能自取其辱。或者说,强到了极点,最终还会徒然零落,陷入败亡的境地。
情深不寿也许要这么理解,用情太深了,感情就不能长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方法,用情太深了,就会折损她(他)的寿命。
所以做人要温润如玉,做谦谦公子,勿用情太深。
“谦谦君子”出自《易经》其他的应该是金庸原创
1、温润如玉 诗经 秦风 小戎: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言念君子”改为“谦谦君子”也并非什么难解之事。文人作文,用典时略动一二字,实在是常见不过的,有时甚至连典故意思都改掉的也有。例如,东坡先生的“明日黄花”,现今多写成了“昨日黄花”。
礼记,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以金大侠的文字功夫,单凭这一句,即使没有“温其如玉”,原创出“温润如玉”也是不稀奇的。更何况在[明]邓志谟《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中就有 “一见君子温润如玉,妾实爱之”的句子。可见金大侠无非是借用古人成语而已。但是,要想有此高深的借用功夫则非学贯古今,博闻强记不可。
2、谦谦君子 周易 谦卦 :初六 谦谦君子 用涉大川 吉 象曰 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也
3、强极则辱 这在老子中可见类似的思想 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 七十六章说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四十二章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另外三十章和五十五章提到物壮则老八章说夫唯不争 故无尤 二十九章说圣人去甚 四十章说弱者道之用 四十一章说进道若退 这里都大致是一个意思
没有查到“强极则辱,情深不寿”的出处。虽看到有孟子说的:仁则荣,不仁则辱。但觉得较为接近的用词还是[明]谢榛所著《四溟诗话》中的句子:“太清则寒,气薄不寿”,“辱”字虽有多义,但在此处应该还是其本义“羞耻”的意思。当然,“辱”字在此可能亦有古义“埋没”的意思.“强极则辱”四字含义应该是与“嶢嶢者易折”相通的。
4、情深不寿 我就举个例子来说说 可参看世说新语 惑溺篇 里面说荀粲与妻子十分恩爱 “冬月妇病热 乃出中庭自去冷 还以身熨之 妇亡 奉倩(荀粲)后少时亦卒” 注引《粲别传》云说他在妻子死后 “痛悼不能已已 岁余亦亡 亡时年二十九”里面评论粲时说“以燕婉自丧”按白话来说 用情过深者,其寿不久矣.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物极必反,太强的人容易受到诋毁伤害 太情深的人做不成大事,长寿不易。而君子温润如玉则暗示君子应平淡如水 圆润如玉。不求名利。
乾隆在暗示陈家洛:你是君子 我是小人 所以你不要和我争夺皇权
❷ 鼓励别人对工作要有责任心的典故有哪些
对待工作要如何来强化工作责任心呢?我认为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专。当我们接到工作属任务后,不能只是被动的服从,抱着完成任务、搪塞的态度去做,而是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这份责任;其次,我们不仅仅要做好领导要求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要主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任务要切实负起责任。能够结合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工作原则的情况下,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而不是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束手束脚,完成按照领导的吩咐办,要保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这时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鼓足勇气增加干劲,懂得运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遇
❸ 石头在风水中使用广泛,你知道它的历史典故吗
石头宜圆润,摆在家里的石头一定要圆润,不可带棱带角,从风水学讲有棱角的东西都带有一定煞气,时间长了对住屋主人不好,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圆润的石头可以让人感觉舒适,而带棱角的石头对人会产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对家庭气氛不好,时间久了家庭会不和睦。
石头与石头摆放间距,其最佳的摆放间距是石头正面面积的六成左右,为两石的空距。这种摆放疏密较适当。不同颜色石头的摆放,尽量避免同一颜色的奇石扎堆,相互搭配开,正体便显得协调了。石头根据主人个性摆放,这是突出收藏者个性为主题。身边的石头,能体现人与石的交融,性格刚烈的人,可在桌几上摆件尖峰交错的石头盆景,或是一只造型石虎。性格温顺的人,桌几上可摆件造型石免或熊猫。性情高雅的人,可在桌几上摆放一方有梅或兰的纹理石等等。
❹ 急需一些关于首饰一类的成语典故 还有它的典故是什么如:买椟还珠 在此谢了
1、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2、三千珠履
解释: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故事发生在距今两千余年前的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派遣使者出使楚国,拜见楚令尹春申君。春申君以上宾之礼相待。安排他住在上等馆舍中。赵国使者既狂妄又无知,打算在楚人面前好好地炫耀一下。头上插着玳瑁制作的簪子,身上佩挂着镶嵌珍珠玉石的宝剑,一副得意扬扬的模样会见春申君的门客。春申君手下门客共有三千多人,哪曾想其上等门客脚上穿的鞋子皆用珍珠玉石装饰,令赵国使者好生尴尬而无地自容。这位赵国使者自以为从中原国来到了南蛮不开化之地,孰不知他头上身上的玳瑁珍珠产于南方楚地,结果弄得个自讨没趣。
3、隋侯之珠
比喻珍贵的物品。
那是战国时候的一个秋天,西周的隋侯(今湖北一带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这天行至渣水地方,隋侯突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由于伤势严重,巨蛇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它两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隋侯见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不一会儿,巨蛇恢复了体力,它晃动着巨大而灵活的身体,绕隋侯的马车转了三圈,径直向苍茫的山林逶迤游去。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隋侯出巡归来,路遇一黄毛少儿。他拦住隋侯的马车,从囊中取出一枚硕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献给隋侯。隋侯探问缘由,少儿却不肯说。隋侯以为无功不可受禄,坚持不肯收下这份厚礼。 第二年秋天,隋侯再次巡行至渣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睡梦中,隐约走来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他面前,称自己便是去年获救的那条巨蛇的化身,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隋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珍珠,这枚硕大的珍珠似乎刚刚出水,显得特别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知是枚宝珠。隋侯叹曰:一条蛇尚且知道遇恩图报,有些人受惠却不懂报答的道理。 据说隋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经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较量,隋珠不久落入楚武王之手。后来,秦国灭掉楚国,隋珠又被秦始皇占有,并被视为秦国的国宝。秦灭亡后,天下大乱,隋珠从此不知所终。日升月落,大江东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隋侯之珠已湮没在滚滚的历史烟尘中,不可复寻。只有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传说,依然隐约闪现在茫茫史河中,带给后人温暖与警示。
4、探骊得珠
某位人士拜见宋王,宋王赏赐他十辆车,于是他用这十辆车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在黄河岸边居住着一户人家,生活很贫困,靠割苇子,编芦席为生。一天,儿子到河边割芦蒿,一时兴起,潜入河底深渊,竟得到一粒价值千金的宝珠。拿回家父亲见到对儿子说:“快去拿石头来把它砸了!这颗千金之珠,必定采自万丈深渊中黑龙的下巴下面,孩子,你之所以得到这粒明珠,一定赶上黑龙在酣睡。倘若黑龙醒来,你早就被它一口吃掉了!至于当今宋国,可比那九重深渊还要深;宋王的凶狠,更甚于黑龙;你所以得到车子,想必遇到宋王睡着了。若是宋王睡醒,你也就尸骨无存了。”成语原意为冒着极大的风险获得了大利。后来则比喻行文能够抓住要旨或切中要领。
❺ 字正腔圆的来源和意义
论及字正腔圆,通常人们可能想到它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和声乐艺术对吐字和行腔的基本要求,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
❻ 求一个古人关于画画的典故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
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跃然纸上,玄宗看了啧啧称赞。
(6)圆润的典故扩展阅读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可以创新。
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
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稜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
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后世尊为“画圣”,后来他的徒弟接替了“画圣”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