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秋水寓言

秋水寓言

发布时间: 2023-01-29 09:22:39

❶ 庄子的秋水《秋水》中的道理

《秋水》告诉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骄傲自大的道理。《秋水》写回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答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

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这故事告诉人们须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1)秋水寓言扩展阅读

《秋水》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❷ 《秋水》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秋水》是《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篇,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❸ 秋水是篇寓言,说说本文是怎样援譬设喻,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形象的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版应怎样去权认识外物。
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热点内容
国王和大臣的故事 发布:2024-11-22 18:12:10 浏览:428
成语行效什么 发布:2024-11-22 17:57:48 浏览:875
秋天的成语诗句 发布:2024-11-22 17:31:28 浏览:435
丁丁的成语 发布:2024-11-22 17:31:16 浏览:911
有若的成语 发布:2024-11-22 17:26:18 浏览:852
结果成语 发布:2024-11-22 17:26:14 浏览:221
脸红成语 发布:2024-11-22 17:19:55 浏览:131
蠹字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1-22 17:13:24 浏览:583
齿唇的成语 发布:2024-11-22 17:07:37 浏览:705
美术小故事 发布:2024-11-22 17:01:39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