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告一段落典故

告一段落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1-28 16:48:04

㈠ “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是什么典故

至正十一年韩山童颍上首难,唤出一个天地易色、豪杰并起的时代。为数众多的举义领袖们大概谁也想不到,从二十多年的浴血搏杀中最终夺得天下的,竟是参加到起兵最晚的那支红巾军中间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兵”。他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朱元璋是滁州钟离(在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原名重八。他家境贫寒。至正四年(1344)春天,淮河流域大旱,继而瘟疫蔓延,他的父母和哥哥都病死,乃于秋天入皇觉寺为僧。因为庙里养不起和尚,他一个多月后就外出化缘,在淮西云游三四年,才重回寺内。至正十二年,元军为防止佛寺与烧香拜佛的红巾军相联结,焚毁附近的庙宇,皇觉寺也在其中。朱元璋走投无路,遂往投起事不久的濠州郭子兴部,当了一名小兵。

郭子兴起义后,五个首脑互不相服,在濠州无所作为长达半年多。同年秋,元军在攻克徐州芝麻李后,分兵进围濠州。次年春,围濠将领贾鲁病死,元军退去,固守五个月的濠州终得解脱。朱元璋不愿再在濠州这个是非窝里混下去。这时他已经娶了郭子兴一个养女为妻,于是征得郭子兴同意,他回到家乡招兵买马,在自己周围团聚起一批以少年伙伴为主体的亲信骨干。不久,他又南出定远(今属安徽),把被收降的当地“义军”兵众整编为一支两万人的精锐。从此他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他攻下滁州。后来又把郭子兴从濠州也接到滁州。

龙凤元年(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兴病死,所部由其子郭天叙、妻弟张天佑和朱元璋统领。三人中朱元璋地位最低。这时他们已攻略和州(今安徽和县)。因为和州缺粮,乃渡江夺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在这个过程中又兼并了巢湖水师的大部。七月,三人率军攻集庆(今江苏南京)失败。九月,郭天叙和张天佑再攻集庆。参与此役的还有不久前被擒伪降的“义军”元师陈野先。朱元璋知道陈野先必定要再叛,却故意让他与郭天叙、张天佑一起行动。陈野先在集庆城下倒戈,向集庆元将擒献郭、张二帅。从此郭子兴部全归朱元璋指挥。

龙凤二年(1356),朱元璋三攻集庆,下之,改名为应天府。他开始以应天为基地,遣兵四出,经略沿江以南各府州。这时候,在他的东面有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张士诚,西面有自高邮元师大溃之后东山再起的徐寿辉,这时他建都汉阳,以重建天完政权过程中出力最多的倪文俊为丞相。朱元璋的正南,自太湖以西的浙西及皖东南一带则仍是元朝控制区。朱元璋势力的扩张,当然同时引起与三方的冲突,但在占领集庆后的近十年中,他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西面的天完政权。

这时天完政权内部连续发生了两次重大变故。先是倪文俊企图杀徐寿辉自立未遂,被部将陈友谅追杀(1357)。1360年夏,陈友谅挟徐寿辉沿江而下,东攻朱元璋。天完军克太平,陈友谅在采石杀徐寿辉,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汉。次月,他又率舟师东趋应天。朱元璋用计以弱克强,命部下康茂才以陈友谅故友身份伪降陈友谅。陈友谅轻信康茂才,自以为有了内应,万元一失,结果被“老康”骗入伏击区,在龙湾大败而逃。朱元璋乘机把势力伸入江西。龙凤七年(1361),陈友谅又遣军东攻,朱元璋亲征江州(今江西九江),败之。陈友谅奔武昌。此后不到一年,江西大部被朱元璋夺得。陈友谅疆土日蹙,人心涣散,遂决意倾其国力与朱元璋一决胜负。

龙凤九年(1363)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救小明王于安丰,率兵号称六十万,发特制铁甲大舰数百艘,载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汉军先围洪都(今江西南昌)。由于朱元璋事先已将城墙撤至赣江岸数十步外,汉军只得弃舟登陆进攻。洪都被围八十余日。七月,朱元璋率军20万往援。陈友谅欲以水战克敌,遂率军进入鄱阳湖,等待决战。

汉军船大人多。陈友谅联舟为阵,固以铁索。朱元璋的兵士乘小船,要仰头才能看到对方。他封锁鄱阳湖出口,切断了陈友谅的饷源,用火攻延烧敌舰。两军会战近四十天。八月间,陈友谅粮尽力竭,企图强行突破湖口防线逃入长江,受到朱部阻击。陈友谅死于流矢,汉军最终全师溃败。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

龙凤九年对朱元璋极其关键。他出兵安丰,名义上是救援,实际上从此把小明王软禁起来了,但他差点为此而遗悔终生。当日群雄中论兵多地广居首位的陈友谅如果乘机顺流直下应天,朱元璋就可能丢失这个经营多年的立足基点。幸亏陈友谅不攻应天而攻洪都,又幸而洪都苦守三月而不下,这才使朱元璋反而力克强敌,一举歼灭汉政权赖以立国的主力部队。

龙凤三年攻克徽州时,当地儒生朱升曾劝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为此忍耐了六年多。现在他羽翼已经丰满,不需要再韬光晦影了。龙凤十年,他自立为吴王,建百官,以李善长、徐达为右、左相国,以“皇帝(指韩林儿)圣旨、吴王令旨”颁布教令。在他之前,已有张士诚先自立为吴王。所以民间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再下一步,就轮到西吴去攻灭东吴了。

至正十四年元军在高邮前线不战自溃后,张士诚立即伺机反扑,很快成为“北有淮海、南有浙西”的一方霸主。他占有的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民脂民膏,一方面被他们用来尽情享受;另一方面则用以与元廷交换高官贵爵。以江南财赋为钓饵,张士诚一再向元朝要官做,如不能逞其愿,就断漕运起兵相抗。他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叛服不常。

由于他原本就不想自得天下,因而也就不思进取。从至正十七年(1357)起,张士诚所据江阴(今属江苏)、长兴(今属浙江)等战略要害地点先后被朱元璋夺去。他的势力从此不得再向外进一步伸张。他倒好像不太在乎,趁朱元璋要先对付陈友谅,张士诚从元政府那里讨到一个“太尉”的头衔,安心做他的土皇帝。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263),也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的那一年,他想要封“吴王”,元廷不答后,这才重新反元,自封吴王,同时停止向大都发运漕粮。翌年,朱元璋也称吴王,并开始着手准备攻灭张士诚。

龙凤十一年(1365)八月,朱元璋以徐达、常遇春领兵20万,东攻张士诚。徐达等先取苏北、淮东诸城。次年五月,朱军略地浙西,十一月围攻平江。朱军筑长围将平江困死,架三层木塔觇视城内。并于每层置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轰击城墙。这时候,平江已变作一座孤城。张士诚被围在里面,粮草日少,突围又不成。他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龙凤十二年(1366)十二月,张士诚既然已成瓮中之鳖,朱元璋需要除却他最后的一块心病了。定鼎的形势越来越成熟,可是滁州的小明王、刘福通这一对君臣当如何处置?当初出援安丰前刘伯温提出的问题,现在已再也无法回避。朱元璋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是,他派心腹廖永忠到滁州,假意具舟揖迎小明王君臣去应天。船队沿清流水而下,在进入长江口的瓜步,廖永忠下毒手将韩林儿和刘福通沉于江中。朱元璋公开宣布的消息,则是二人乘坐的船只在瓜步“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指刘福通)、小明王俱亡”。龙凤政权由于这个自然事故而自然消亡。因此朱元璋称明年(1367)为“吴元年”。这一年是丁未羊年。据说当时民间流传“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谶言。假如不是后来的追加附会,那么它一定是早已安下此心的朱元璋指使人暗中散布的。洪武八年(1375),廖永忠因“越制”被杀。朱元璋叫他的十七子朱权在承旨编成的《通鉴博论》中写下“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一句,把沉杀小明王的责任全部推到已无法自辩的廖永忠身上。

张士诚固守平江城长达11个月。吴元年(1367)九月,城破。张士诚率卒巷战,最后没有人再肯为他卖命。他放火烧死家眷,自杀未遂,被俘获,送到应天。朱元璋与他讲话,他一语不肯吐。丞相李善长来问,被他骂了一顿。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他打“御仗”四十,乃死(一说命其自杀)。

削平陈友谅和张士诚以后,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都已难与朱元璋相抗。为了克定大业,北伐元政权于是提上议事的日程。

在灭亡前的最后十多年里,元政权朝政的昏暗腐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只是因为中国版图扩大,除了中央政府以外,任何势力都很难有效地动员起全国性的行动,所以它得以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竟然又拖过了十几年的时日。

元顺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半世明君半世昏”的皇帝。脱脱罢相(1354)以后,他很快便不理朝政,整天陶醉在两件事情上。一是自己设计、打造精致巧妙的“龙舟”、“宫漏”,自己画图样做宫殿模型,一尺来高,门窗楹梁,一色俱全,做好了就叫工匠按式样仿造,京师中称他“鲁班天子”。二是自从学会了权相哈麻引“西番僧”传授的“大喜乐”,就是把藏传佛教高僧“男女双修”的修炼方法(后在宗喀巴改革时被禁止)变成宣淫纵欲的游戏,与朝中10个亲信和众多打扮成“天魔”的宫女鬼混,以昼继夜,寻欢作乐。皇太子想夺位自帝;顺帝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宫廷中分裂成两个党派。两派分别勾结在北方靠“义军”起家、为争夺地盘互相攻伐不已的军阀集团。朝中的党争和朝外的军阀混战结合在一起,把元朝政治搅得乌烟瘴气。

古代风景画鉴赏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在派兵扫荡南方残余割据势力和元朝守军的同时,命徐达、常遇春帅师25万北伐。朱元璋在发表的北伐檄文中称:“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等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檄文称韩林儿为“妖人”,表明他已经同龙凤政权完全划清界限。因此想一笔勾销过去15年中他从红巾军的小兵变成龙凤政权的吴国公、吴王的那段历史。

从吴元年十月开始的北伐,基本上按朱元璋的预定部署渐次实施。主力渡淮北进,“先取山东,撤其屏蔽”。经三个多月的征战,朱军完全控制了山东局势。

到这一年年底,山东已大体平定。朱元璋决定正式称帝,他的左右,自然也早就在巴望做天朝将相了。因此,按规矩由群臣“劝进”三次之后,朱元璋于来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明。这一年就是洪武元年(1368)。

洪武元年三月,明军由山东“旋师河南,断其羽翼”。兵马分两路征进。一路经由归德(今河南商丘)趋许州(今河南许昌),与先前派出的由襄阳东北进的偏师会合,从南面包抄汴粱。另一路由郓城(今属山东)西南行,渡黄河而至陈桥,从北面进逼汴梁。汴梁不战而降。明师西进至洛水(今洛河),在这里打败元军,洛阳降。明偏师驰克陕州(在今河南三门峡西),西扼潼关,切断关中军阀李思齐入援中原的孔道。不出两个月,河南全境略定。五月,朱元璋亲莅汴梁与诸将会商,最终确定进兵大都的具体方略。

七月,徐达领兵经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邯郸(今属河北)进至大运河中段的临清(今属山东),毕会三军,率马步舟师沿运河北上。这时,元政权刚刚从内讧厮杀中转过神来,想遣调人马阻遏徐达,为时已经太晚。明军一路所向披靡。闰七月底,师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元顺帝连夜逃往上都。据说他曾经写了一首蒙语诗歌哀吟大都的失守曰:

清晨登高眺望,烟霞飘渺。……

我哭也枉然,好比遗落营盘的红牛犊。

以各种技巧建立的八面白塔,

宣扬大国威仪以九室装饰的我的大都城,

宣扬四十万蒙古声威的四方四隅的大都城,

恰在宏扬佛法之际,

以我的名义而失去……

八月初,明军会集大都城外,“一鼓而克全城”。明政府改大都为北平。

洪武二年(1369),明军出喜峰口,进逼上都。六月,顺帝奔应昌(在今内蒙达里泊西),翌年患痢疾死去。子爱猷识理达腊嗣位。不久他在明师追击下退至漠北。他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句中“宣光”二字为年号,寓意将重建元朝天下,实际上不过以此自慰、自娱而已。他的政权,史称“北元”。他死于1378年(洪武十一年)。弟脱古思帖木儿即位,不断南下与明军接战。

这时候,明军已相继击溃山西和陕西的残元势力扩廓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子)和李齐思。在漠南,还有辽东的木华黎后人纳哈出屯兵辽河北岸,号令该地区各支元军;在他更北,则是盘踞大兴安岭东南山麓的元宗室辽王阿札失里;云南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和大理段氏也都奉北元正朔。明军先南后北,于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云南,洪武二十年(1387)平灭纳哈出。明师乘势北进,“肃清沙漠”。脱古思帖木儿从呼伦贝尔地区西奔,明与北元之间的战争由此告一段落。二十三年(1389),辽王阿札失里以势单力薄,被迫降附明朝。漠南的元朝版图,于是全部归明朝所有。

㈡ 藩镇割据是什么典故

安史之乱后,朝廷多以安史残部降将为节度使,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古代名画唐宝应元年()十一月,以叛将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统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李,名宝臣。第二年正月,以降将薛蒿为相、卫等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等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六月,改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形成成德、魏博、幽州三个藩镇。这些节度使表面上服从朝廷,实际上蓄意发展自己的势力。河北三镇节度使与镇守淄青(治所青州,今山东益都)的高丽人将领李正己(怀玉)互为表里,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设文武将吏。朝廷对这些藩镇一味姑息,忍辱退让。

李宝臣、李正已和田承嗣议定,在藩镇确立世袭制。唐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死,侄田悦接替他,李宝臣奏请朝廷承认田悦的继承权,正式任命其为魏博留后。建中二年(781),成德镇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也要求继承其父之位,田悦屡次为李惟岳奏请继袭。唐德宗坚决不允,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继承权而对朝廷出兵。田悦派大将康情以八千人围邢州(今河北邢台县),并亲率数万人围临沼(今河北永年县西)。唐德宗调各路兵马讨伐叛军。又封靺鞨人、原郭子仪部将李怀光为朔方节度使。秋,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将李晟在临沼大破田悦军。田悦引兵夜逃,求救于李纳(时李正己死),和李惟岳。李纳派兵万余,李惟岳派兵三千,与田悦散兵合到一处,计两万余人,屯于洹水(今河南安阳以北)。淄青军在东面,成德军在西面,首尾呼应。八月,范阳节度使朱滔奉命讨李惟岳,游说易州(今河北易县)守将张孝忠归降朝廷。朝廷任命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十一月,宣武节度使刘洽、朔方大将唐朝臣等率兵破淄青、魏博兵于徐州。

唐建中三年(782)正月,马燧、李抱真等军在洹水破田悦军,斩首两万余级,捕虏三千余人。田悦收集残兵败将千余人,逃回魏州。朱滔、张孝忠与李惟岳战于束鹿(今河北束鹿东北),李惟岳大败,逃往恒州。李惟岳部将、契丹人王武俊因遭到李惟岳猜忌,杀李惟岳,归顺朝廷。二月,唐德宗以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便,王武俊为恒、冀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命朱滔管辖德、棣二州。朱滔拒绝交出深州,朝廷不允,因此甚为怨恨。王武俊自以为有功而不被朝廷重用,亦甚不悦。田悦得知,派人游说朱滔、王武俊,要求三镇连兵。此时,朝廷又下诏要王武俊、朱滔讨伐田悦,朱滔却率步骑兵两万五千人南下救助田悦,将士们鼓噪反对,杀了二百余人,复率兵南行,无人敢再反对。朱滔反叛,连累其兄朱泚(原镇守凤翔),被夺兵权。朱滔、王武俊南救魏州,田悦杀牛备酒相迎,大败前来征讨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田悦感激朱滔援救,与王武俊议立朱滔为王。朱滔认为不可,遂商议共称王而不改年号。十一月,朱滔称翼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称孤,王武俊等三人称寡,四人又向怀西节度使(驻蔡州,河南汝南县)李希烈劝进。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

建中四年(783)正月,李希烈攻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又派出部将四方骚扰,取尉氏(今河南尉氏)、围郑州,另有少数兵马逼近洛阳,东都震惊。战火从河北蔓延到河南。奸相卢杞怂恿唐德宗派三朝元老颜真卿为淮西宣慰使,前去说降李希烈,颜真卿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劝说李希烈,李希烈有野心,不听劝告,并将颜真卿送到蔡州拘留起来,于公元784年将他杀死。

秋八月,李希烈将兵三万围襄城,朝廷派淮西招讨使李勉救襄城。九月,又派泾原等诸道兵马救援襄城。冬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降雨天寒,士兵只有粗食劣菜,怨声载道,于是张旗鼓躁,口华变攻入京城。唐德宗率少数一宫室人员仓皇出走,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过了几天,郭子仪手下大将浑城来到奉天,统率各路到京的援兵。叛军拥朱訿为王,因朱訿曾担任泾原节度使,于是朱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与河北三镇遥相呼应。

唐德宗派人去魏县行营告急,李怀光率朔方兵驰援奉天,神策军将领李晟也沿途收拾兵将来奉天。马燧等各守本镇,李抱真仍留在河北。朱批从东西南三面合力攻城,浑瑊苦战却敌。朱泚围城月余,城内粮尽,唐德宗也只以糙米、芜青根充饥,将士们更是困饿不堪,但士气尚可。李怀光引兵五万至长安附近,其余援兵陆续到达。朱洮闻讯退去。

李怀光生性粗鲁,自山东来救援,解奉天之围,自忖皇帝必以礼相待,厚赏重赐。不料德宗听信卢杞谗言,诏令李怀光不必入朝,可直接攻取长安。李怀光愤恨不已,说:“我遭奸臣排斥,前途可知!”屯兵不进,连连上表,揭发奸相卢杞。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归罪于卢杞。德宗无奈,于十二月贬卢杞为新州司马。接着,李怀光又逼德宗杀了宦官翟文秀。

兴元元年(784),唐德宗改元,下诏罪己,宣布除朱就外,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等人之罪。李纳、田悦等见赦令,皆去掉王号,上表谢罪,归顺朝廷。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李纳为平卢节度使;田悦本是节度使,加检校左仆射官号。只有李希烈自恃兵强马壮,遂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朱泚改国号汉,自称汉元天皇。

李怀光胁迫朝廷赶走卢杞等后,内心十分不安,遂有反叛之意。他屯兵咸阳,以士兵疲乏为由,不进攻长安。李晟屡奏其反状,德宗不信,派使臣前往加封,赐铁券。李怀光大怒,投铁券于地说:“凡人臣反,则赐铁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李怀光遂与朱泚通谋,声称:“吾今与朱泚连和,车驾当须引避。”唐德宗仓皇逃往深州(今陕西汉中)。

李晟率孤军驻长安东北边的东渭桥,夹在李怀光和朱泚之间,两面受敌,处境十分困迫。此时,驻铘宁、奉天、昭应(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官军,纷纷接受李晟指挥,军威大振。李怀光一怕部下生变,二怕李晟袭击,急忙烧营房东逃,中途掠夺泾阳等十二县。四月,朝廷加封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任浑城为朔方节度使,引乓屯奉天,与李晟东西呼应,进逼长安。朱滔攻贝州百余日,不下。泽潞节度使李抱真与王武俊驰援贝州。李抱真、王武俊距贝州三十里驻军。朱滔引三万人出战,抱真、武俊合兵奋击,朱滔军死者万余。当夜,朱滔焚营,趁雾逃往德州。李晟率军收复京师长安,军纪良好,秋毫无犯。是日,浑城等亦收复咸阳。朱泚想出奔吐蕃,为部将所杀。唐德宗论功行赏,封李晟为司徒、中书令,浑城为侍中。

唐德宗回长安后,以李晟兼凤翔、陇右节度使及四镇、北庭、泾原行营副统帅,进爵西平王。加封浑城为河中绛州节度使,马燧为奉诚军、晋慈骨节度使。六月,朱滔病死,将士们拥涿州刺史刘怦为主。朝廷任命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光困守长春宫,马燧、浑王成奉命讨伐李怀光,先劝降了李怀光的部将,使之孤立无援、李怀光走投无路而自杀身亡。

唐贞元二年(786),李希烈接连派人攻襄州、郑州,均失败。四月,李希烈病,部将陈仙奇买通医生将其毒死,然后率众投降。朝廷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不久,吴少城杀死陈仙奇,朝廷只好任命他为淮西留后。

唐德宗回长安后,对宿将握兵多者渐生猜忌,如李晟、马燧、浑城等,加之回纥、吐蕃连续内侵,使朝廷与割据势力的矛盾暂退第二位,但藩镇割据并没有结束。

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宪宗意在统一全国,因而对藩镇斗争较有决心。田承绪、田悦、田绪相继为魏博节度使时,曾选拔一万精兵充作卫兵。称牙军。后来,牙军势力越来越大。元和七年(812)秋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立子田怀谏为副大使。牙将田兴知书达理,有勇有谋,任步射都知兵马使。时宪宗与宰相李绛商议讨魏博之事。李绛反对出兵征讨,劝宪宗坐待魏博自归,田怀谏年仅十一岁,无法控制魏博局势,很快发生内讧。牙军废除田氏继承人,拥田兴为留后。十月,朝廷闻讯,采纳李绛建议,用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十一月,发内库钱一百五十万缗犒赏魏博将士。军士受赐,欢声雷动。其间,诸藩镇,如李师道、吴少阳、王承宗先后派人到魏博游说,田兴不为所动,田兴安葬了田季安,又将田怀谏送到京师。元和八年(813)正月,宪宗赐田兴名弘正。田氏割据魏博四十九年,田弘正归朝,割据告一段落。

元和四年(809),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宪宗想割除河北藩镇世袭之弊,打算由朝廷遣官去成德,如不服即出兵征讨。时淮西节度使吴少城死,其部将吴少阳杀吴少诚之子元庆而代之,自为留后。元和五年(810)七月,朝廷讨伐王承宗,失利,只好赦王承宗,任为成德节度使。元和九年(814)淮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为帅。他派兵四处滋扰,屠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焚业县(今业县西南),掠鲁山、襄城(均属河南)。朝廷派宣武节度使韩弘等进军淮西,讨伐吴元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成德王承宗请赦吴元济,不允。李师道又派人烧毁河阳军粮,遣刺客入京刺死宰相武元衡,并想焚掠东都洛阳。宪宗任用裴度为宰相,坚持讨伐淮西,但数年讨伐,久战无功。

元和十二年(817),宪宗用李愬为唐(今河南唐河)、随(今湖北随县)、邓(今河南邓县)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盘据的蔡州(今河南汝南)。李愬,字元直,甘肃临潭人,名将李愬之后,为人有谋略,武艺过人,尤擅长骑射。李愬到任后,见军士厌战,为安定军心,同时为麻痹淮西,绝口不提蔡州事。故意对迎接他的人说:“天子知恝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二月,李愬部下在巡逻中捉到吴元济的捉生虞侯丁士良,李愬义释丁士良,在他的帮助下攻取了淮西的据点文城栅和兴桥栅,收复敌将李祐和李忠义。不久,裴度以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身份亲临郾城,统一指挥淮西军事。冬十月,李愬接受李祐建议,雪夜飞奔蔡州,出其不意一举攻占,进入吴元济外宅。吴元济还以为是洄曲(淮西精兵所在地)将士来讨寒衣!李愬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镇。消息传出,各藩镇多震动。于是,平卢李师道献沂、密、海三州;成德王承宗献德、棣二州;幽州刘总也要求归顺朝廷。随后,李师道反悔,不肯献地。朝廷令宣武韩弘、魏博田弘正、义成李光颜、武宁(今徐州)李愬、横海(今沧州)乌重胤共同讨伐李师道,屡战屡胜。元和十四年(819)平卢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归顺朝廷。宪宗收复了淄青十二州。淄青镇自李正己从公元765年割据以来,长达四十五年。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幽州、成德两镇反叛。第二年,魏博牙将、奚人史宪诚亦反叛,节度使田布自杀。三镇联合起来,又恢复了割据。太和三年(829),魏博军哗变,杀史宪诚,拥立牙将何进滔为节度使。此后,动乱不止,先后拥立韩君雄、乐彦祯、罗弘信,直到公元912年。魏博镇自田承嗣到罗弘信,共割据一百五十年。

成德镇以田弘正为节度使。长庆元年(821),都知兵马使回鹘人王庭凑鼓动牙将杀死田弘正,自称留后。朝廷不得已,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直到公元921年,部将张文礼杀王氏继承人。从李宝臣到王氏灭亡,成德镇割据计一百六十年。

幽州镇朱滔死后,将士拥立刘怦为节度使。后来,其子刘济接任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唐穆宗任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代替刘氏后人刘总。后内部不断残杀,互相代立,直到公元913年。李存勖杀节度使刘仁恭、刘守光。幽州镇自李怀仙至刘守光割据达一百五十一年。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