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供电局典故

供电局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1-20 11:50:05

㈠ 番禺区沙湾镇有什么著名街道及其典故,历史,有什么名人居住过跪求

沙湾古镇

沙湾是珠三角著名古镇,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建筑式样多,亲水性和实用性强,是珠江三角洲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全镇现存古祠堂约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其中,以车陂街、安宁西街为中心的沙湾古村落约2.4万平方米,为著名文化遗址和商业遗址。

2010年,沙湾古镇入选“番禺十大城市名片”。
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内。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毗邻穗港澳。

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灿的文化。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涎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沙湾飘色不愧为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埋奶……。沙湾因此面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1998年以来,沙湾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醒狮之乡、广东飘色之乡、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广州市高标准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和2000年广东农村综合实力“经济强镇”。

编辑本段概况
沙湾镇地图
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内。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毗邻穗港澳。

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灿的文化。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涎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沙湾飘色不愧为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埋奶……。沙湾因此面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1998年以来,沙湾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醒狮之乡、广东飘色之乡、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广州市高标准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和2000年广东农村综合实力“经济强镇”。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沙湾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优势,合理的城镇布局,快捷的交通网络,优越的投资环境,精心打造着一个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环境。

沙湾镇经济建设
2001年10月,沙湾镇被中央宣传部等5个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称号。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税收4.0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沙湾镇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得益于对外招商引资和民营、私营队伍的壮大,到目前止,全镇有私营企业440家,外资、合资企业137家。投资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美国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佳口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港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沙湾珠宝产业园等大型企业,是沙湾的重要经济支柱。

农业生产、水利建设,为沙湾奠定了经济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四、五、六”工程,积极发展水产、蔬菜、畜牧、花卉、园林绿化等项目,形成了“三高”农业生产的格局。

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德宝花园、荷景花园、金沙湾花园、新世纪花园等大型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理想的地方。“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湾醒狮”、“沙湾兰花”和沙湾姜埋奶饮食文化已成为文明古镇的五大品牌。

编辑本段农业发展
沙湾镇农田水利
沙湾镇生产布局合理,各项农业均衡发展。到2002年为止,全镇农业生产布局为:早稻面积2410亩;常年蔬菜面积8764亩(其中韭菜3337亩,由于种植年限及土地肥力问题,面积还将有所缩减);花卉面积4884亩,是2000 年的4倍(其中兰花约占10--15%);

其它经济作物2765亩(以柠檬、甘蔗和香蕉为主);水产养殖面积8727亩(其中四大家鱼面积占56.5%,鳗鱼面积占19.3%,优质鱼例如:叉尾、桂鱼、太阳鱼和甲鱼等占24.2%)。

沙湾镇将花卉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推广花卉种植,花卉业得到发展的有利契机,种植面积比往年大幅增加,蓬勃发展。沙湾镇于2002年9月15日在区农业局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登记注册成立了“沙湾镇花卉协会”,现已拥有在册会员350多人,辐射市桥、黄阁和化龙等镇。在此基础上,沙湾镇加强了对花卉业宏观调控的力度,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调整,主动适应市场,使花卉业得以迅猛发展。2002年是沙湾镇兰花大丰收的一年,兰花生势好,发展快,价格上扬,兰户增收,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在众多大型的比赛中屡获殊荣,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专家估算沙湾镇兰花价值达8000万元,沙湾镇被外界誉为“兰花之乡”。

在大力发展花卉业的同时,沙湾镇不断发挥禽畜业原有的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强进入、流出管理,建立多层次的检测、监控制度和规程,将禽畜业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和规范化。镇密切联系、关心、扶持、指导禽畜养殖大户的同时,又注意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禽畜业的发展。还根据各村的有利条件,开展夜游鹤、火鸡、孔雀、珍珠鸡、良种乳鸽等禽畜养殖试验。力图创出新的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沙湾镇沙湾供电所
沙湾镇的北面与番禺市中心城区仅一河之隔,有市桥一桥、二桥、三桥与沙湾相连接。市南、市良公路纵横镇境而过,

镇内各村路网如今四通八达,交通十分畅顺。沙湾距广州27公里,佛山21公里,距深圳130公里,距香港、澳门均为64海里。番禺市变电站、自来水厂均座落在沙湾。沙湾有自来水厂两间,日供水量80万吨水厂,高低压电网,大小水管遍布全镇各地,大大地超出全镇经济发展和居民主活的需要。

沙湾水乡特有的路堤,既是抗台风、防洪水的大堤,又是没着江畔通往各村的公路,人们都称它是“水乡长城”。

沙湾大桥是广州市地区的重要桥梁之一,全长1168米,是广州市至国家级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番禺至东莞、深圳,广州经番禺至珠海的必经之路。

沙湾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银行、电信、医疗、供水、供电、公安等,满足工农商各项生产和事业动作的需求。

编辑本段教育事业
教育强镇
沙湾镇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待遇,全镇上下形成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的良好风气。三年来全镇各级对教育的投入达1.5亿多元,先后新建象骏中学、中心小学、沙坑小学、中心幼儿园等10间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对象贤中学、象达中学等一批中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大力改善教师居住条件。镇政府在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双基”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1998年有一批中、小学评为广州市及番禺市一级学校,象贤中学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镇级学校首位。1999年被省教育厅定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十个试关之一。2002年6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评估,成为番禺区乃至广州市首个“广东省教育强镇”。

象贤中学位于自然保护区滴水岩旁,占地面积103亩。学校依山而立、楼宇鳞栉、气势雄伟、亭榭雕塑、芳草如茵,一派园林景色,不愧为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办学六十载,桃李遍天下,涌现出有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大学校长、市长、镇长等一批治学兴邦之士。近十年来,学校教育质量连翻六番,两次获广州市高考工作一等奖,四次获二等奖,四次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输送合格学员,2000年高考象贤考生刘健鹏获全国地理科状元,高中升学率达到85%。参加全省高中毕业会考科科合格率、优良率超省平均。

象贤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观念现代、底蕴雄厚、业务精、素质高的干部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目前有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人,中、高级职称教师56人,省“名师”培训对象1人,广州市“名校长”培训对象1人,番禺区“名师”培训对象1人,番禺区教师中级职称评委5人,还有一批在广州市和番禺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宝墨园

宝墨堂
始建于清末民初,当时只占地3亩。现扩建至160多亩,以弘扬包公清官文化为主线,特具岭南园林建筑风格,南国水乡特色。艺术精品琳琅满目。昔日广州荔枝湾风情、清代珠江紫洞舫等佳景的缩影再现园中。

何氏大宗祠

(即留耕堂),始建于元朝正年(公元1275年),距今700多年。最大规模扩建重修是清代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总占地面积3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由青砖、石、木、牡蛎构成的古建筑。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也比广州陈家祠还早170年。是番禺区年代古、规模大、艺术精、格调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其特点:以柱多而闻名,一共112条木、石柱,它汇集了元、明、清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加上高超的砖、木、石雕手工艺,闪烁着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光彩。1986年,重新修茸,恢复原貌。1989年列入广东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至今一直对外开放,让游人参观。

牌坊正面“诗书世泽”,背面“三凤流芳”,是明朝理学家陈献章(陈白沙)书写。“留耕堂”、“大宗伯”木牌匾分别由陈白沙及明代广东省中书参知政事郑允成书写。

魁星楼

沙湾镇魁星楼
沙湾“魁星楼”,又称“水绿山清阁”。这是源自“鲤鱼跃龙门”、文魁”独占鳌头“传说构想建筑的。始建于康熙60年,距今二百八多年。何氏先祖以此激励后人发奋图强、勇夺头标。

《栋梁》——留耕堂建筑以多栋梁闻名于世,也许是寓意祈望何氏多出栋梁之材。

鳌山古建筑群

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思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报思祠是为纪念清初巡抚王来任上疏力陈迁海之弊,主张解禁复民,挽救了无数生灵,百姓感恩而建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曾有鲁班等许多手握规、矩、斧、尺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其它建筑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筑布局极有岭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画艺术,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栩栩如生,美伦美奂。

热点内容
与材用成语 发布:2024-11-23 20:22:39 浏览:72
钱币成语 发布:2024-11-23 20:16:19 浏览:48
憎的成语 发布:2024-11-23 20:09:35 浏览:48
富翁与乞丐的故事 发布:2024-11-23 20:07:41 浏览:647
感谢老师的故事 发布:2024-11-23 20:01:52 浏览:276
鲜字的故事 发布:2024-11-23 19:42:59 浏览:467
故事集锦 发布:2024-11-23 19:42:18 浏览:649
林的成语 发布:2024-11-23 19:35:24 浏览:874
地主与长工的故事 发布:2024-11-23 19:31:31 浏览:93
骨如成语 发布:2024-11-23 19:30:34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