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谦典故
㈠ 哪位朋友知道各种颜色的典故呢谢了
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㈡ 关于成语的50个典故及出处和意思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
含义:图穷匕首现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屈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扬州慢》作者:杜牧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湘娥啼竹素女愁,出自《李平箜篌引》
传说舜帝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婴追从到洞庭湖,南向痛苦,泪洒竹枝成斑点,因而湘江一代有斑竹。
典故:后庭花,出自《泊秦淮》
《玉树后庭花》,南后主陈叔宝作,后主为亡国之君,后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㈢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
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
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2、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4、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
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
5、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但是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
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了廉颇后,全部更改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退避三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鸣惊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负荆请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纸上谈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