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牡丹花的典故

牡丹花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1-12 09:50:21

⑴ 为什么会认为牡丹是国花,有什么历史典故

人们以牡丹为国花,是由于其雍容华贵、大方而美丽的特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后来被历朝历代尊为上品,大面积养植,用于观赏,渐渐地成为我国的国花

历朝历代尊牡丹为上品

当年的牡丹还主要是用于制作药材,就像枸杞等,它们生长在野外,并未进行种植。后来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意识到牡丹的美丽所在,逐渐开始注意到它独特的魅力。

最早将牡丹引入院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用来点缀园子,独特的美镇压群芳。而到了唐代,牡丹开始为王公贵族所欣赏,在此时,牡丹迎来自己的繁盛时期。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都对牡丹开始进行推崇。而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对牡丹进行改良,比如采取嫁接的方式来获取新的品种,这也就是现在牡丹呈现了五颜六色的原因。

⑵ 牡丹和芍药的故事

牡丹和芍药的故事如下:

1、芍药花神

扬州芍药,冠绝天下,这是亘古以来就被默认的,就像一提牡丹,就会想起洛阳。在扬州,有一座三贤祠,供奉的是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这三位先生。这三位先生先后在扬州任职,都兴利除弊,关心民情,故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其中苏轼任职最短,只有半年,却做了一件大大有利于扬州百姓的事,而此事就与芍药有关。北宋奸相蔡京此前担任扬州太守,蔡京书法极好,骨子里是个文人,所以对于欣赏名花之类雅事也情有独钟。他于是仿效洛阳牡丹花会,年年春天在扬州城里举行芍药万花会。

蔡京要搜集千万枝芍药供他一人独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他手下人为了讨好蔡京,把城里百姓家的苗圃都洗劫一空,更有甚者,借着抢花的名义顺手打劫百姓钱财,惹得民怨沸腾。苏东坡上任之初,正是芍药盛开之时,百姓说此事实在扰民,便下令废除了芍药万花会,百姓欢呼踊跃。

后来传言说是芍药因惨遭折毁,便托梦给了苏学士求救,苏东坡死后,升天做了花神,便成了中国十二花神之一的芍药花神。

2、四相簪花

相传北宋名相韩琦担任扬州太守时,喜欢种植芍药。有一次居然盛开了四朵“金带围”。扬州芍药中有不少名品,其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金带围”一品。它的花瓣呈红色,盛开后一条黄色的晕纹围在瓣边。物以稀为贵,因它不常开放,故而身价极高。

韩琦一见,十分诧异,此事千古难逢,故而想邀请三人一同前来观赏。当时在扬州的正有王安石、王珪,二人应邀前来。在邀的另一位因拉肚子不能前来,倒是远道而来的陈升之赶上了这次聚会。四人饮酒品花,韩琦便请每人簪上一朵“金带围”,后来,这四个人都先后做了宰相,

“四相簪花”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所以“金带围”也成了宰相之兆。

3、芍药典故

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房,向人们传授技艺。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颗芍药,他就把它种在屋前。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可做药用。

某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

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读书去了。谁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如此。华佗觉得蹊跷,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

妻子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它的用处,它感到委屈了吧。”

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清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白芍)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

4、牡丹与芍药

传说很久以前,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现汉代牡丹园)一得道圣僧,在一日黎明早课完毕,忽闻笙歌阵阵,奇香扑鼻,祥光迸射。诧异之间,只见一对少男少女,身披红装,手挽手自天飘飘而降,没于寺内阶下。天亮以后在村内传开,老少前来探看时,仙女、仙子降隐之处,

生出两簇奇花——牡丹、芍药花,两花相依相伴,很快长到七、八尺,开出了如盘大的艳丽的花朵。 一直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即公元伊始年间,刘秀为躲避追杀,跃入弥陀寺断墙之内,昏了过去,牡丹刷地伸枝展叶,紧紧包裹刘秀,躲过了追兵。刘秀醒来,躺在花丛之中,神清气爽。

刘秀称帝后,为感谢牡丹的救命之恩,巡视河北,专驾柏乡,故地重游,感慨万分,于是题诗一首:小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也使汉牡丹扬名天下。更负有盛名的是汉牡丹不屈有挠的性格和超凡的灵性。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了河北柏乡,对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欲独霸为己有,曾先后两次兴师动众,深掘数尺,连根带土运往日本,悉心养护,但均告失败,汉牡丹宁死不弯腰,不做负国“人”。

汉牡丹遭此劫难后,数年不发。然而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汉牡丹竞破土而萌芽,连片而发,且枝繁叶茂,含翠吐芳,重现人间。可见汉牡丹有民族气节。1976年“五一”前,历来开粉红颜色的汉牡丹在这一年连开了三朵硕大的白花,一时人们惊奇不解,

恰恰在这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世。就在同年五墩汉代芍药也休花不开,南北方连遭水灾,由此给素以“花开知国事”充满超灵性的汉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韵。

5、牡丹典故

“天香国色擅名久,艳艳妩媚更可怜。自与洛神魂共附,无人笔下不牡丹。”相传,武则天称帝后,为贺太平盛世,显示帝威浩大,在正值严冬之时,乃令百花齐放,百花不敢违旨,唯有牡丹以为不合时宜,抗旨不从,武则天怒斥它胆大妄为,便将它从长安贬到洛阳,与可怜的洛神为伍。

牡丹谪居洛阳并不气馁,仍 然奋发有为,开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从此,每到谷雨时节,洛阳就有牡丹盛会。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此盛会写诗作志。其诗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志曰:“时值牡丹盛会,士庶竟为遨游。”

⑶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中的牡丹出自什么典故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中的牡丹出自《牡丹亭》,其典故是: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
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
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
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
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
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
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
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
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
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
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
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
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
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
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
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
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
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
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
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
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
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
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
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
这时,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
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
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
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
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
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此句出自:
《醉西施》
元·珠帘绣
检点旧风流,近日来渐觉小蛮腰瘦。想当初万种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场僝僽。害得我柳眉颦秋波水溜,泪滴春衫袖,似桃花带雨胭脂透。绿肥红瘦,正是愁时候。
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薄情在何处秦楼?赢得旧病加新病,新愁拥旧愁。云山满目,羞上晚妆楼。
花含笑,柳带羞。舞场何处系离愁?欲传尺素仗谁修?把相思一笔都勾,见凄凉芳草增上万千愁。休、休,肠断湘江欲尽头。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东风一夜轻寒透,报道桃花逐水流,莫学东君不转头。

珠帘秀(生卒年不详),字、号、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详,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珠帘秀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诸如关汉卿、胡祗遹、卢挚、冯子振、王涧秋等相互常有词曲赠答。关汉卿曾这样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又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珠帘秀现存小令一首、套数一套。其曲作语言流转而自然,传情执着而纯真。曾一度在扬州献艺,后来嫁与钱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并终于杭州。

⑷ 关于牡丹的传说

1、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2、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洛阳也毁于兵火,牡丹从此衰落。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此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阳较近的陈州(今淮阳)由于引种繁衍洛阳牡丹而名噪一时。在此之后四川天彭(今彭县)又被人称为“小洛阳”明末清初,山东曹州(今荷泽成为全国牡丹的主要产地。据记载(〈曹州牡丹〉)记载:“明万历年间,赵氏先人嗜花,不辞劳苦,亲往洛阳求的十余种牡丹归”。

由此可见,曹州牡丹的发展也曾得力于洛阳牡丹。此后历尽沧桑,牡丹日见凋零。

拓展资料

关于一些品种牡丹的传说

1、“豆绿“

相传,菏泽有个青年花农,做梦都想着能把“花魁”的金匾挂在自己的门口。百花仙子告诉他,你如果真有志气,就要到黄河滩上取土,到东海汲水,花魁才能属于你。说完,从头发上拨下碧玉丢在地上,那玉绿光一闪,就不见了。

青年花农跋山涉水,历经磨难,终于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绿牡丹,夺得了“花魁”金匾。这样,豆绿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⑸ 牡丹被武则天贬至洛阳,可有详细典故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洛阳,牡丹从此衰落。

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5)牡丹花的典故扩展阅读: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热点内容
与庞统有关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3:05:20 浏览:248
急诊室故事第二部 发布:2024-12-28 02:56:46 浏览:663
患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2:45:49 浏览:225
聪明的小羊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2:44:56 浏览:344
临蓐小故事 发布:2024-12-28 02:07:47 浏览:598
押韵an的成语 发布:2024-12-28 02:06:33 浏览:122
老梁故事会mp3 发布:2024-12-28 01:56:30 浏览:574
此字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2-28 01:54:20 浏览:399
猪成语接龙 发布:2024-12-28 01:32:58 浏览:429
葛生故事 发布:2024-12-28 01:29:37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