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雁门关历史典故

雁门关历史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1-12 03:16:57

㈠ 雁门关长城导游词4oo字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蒙,你们就叫我蒙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呀,时间不早了,大家该吃午饭了。走,吃北京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大家吃饭的同时,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无数具白骨暴露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想:“即使见不到活的丈夫,也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去。”
【扩展阅读篇】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和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形成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编辑本段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编辑本段易出现的问题
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
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㈡ 国家有几大著名的"关"地理位置重要性及历史典故

  1. 山海关:位于中国东北部渤海之滨,东经119°24’至119°51’,北纬39°48’至40°07’,是隶属于秦皇岛市的一个城区,在市之东北部。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李自成与吴三桂在此激战。我国著名诗人查海生在附近卧轨自杀。

  2.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7′,北纬39°47′。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3.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4.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5.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㈢ 北京长城有哪些历史典故

万里长城作为一项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保护中原地区的人民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产、生活环境,防止和避免战争的浩劫。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时期内,中原各王朝的军事力量都无力控制北方辽阔的草原和荒漠。在此情形下,提防北方游牧部落的南下侵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修建一道具有坚强的防御体系的高大屏障。

修筑长城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共识,其中一些人更以修筑长城、守卫长城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像明末的蓟镇总兵戚继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但另一方面,修筑长城又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从老百姓到皇帝各阶层的人都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思想感情。

许多朝代的统治者为修筑长城,向老百姓强加各种徭役差赋,使老百姓遭受了难以忍受的苦难,其中包括孟姜女故事中提到的夫妻骨肉分离,命丧黄泉。这是低层老百姓反对修长城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孟姜女的故事只是反映了历史悲剧的一个方面,历史悲剧的另一面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涌入中原地区,肆意掳掠人口、财物、牲畜,烧杀抢劫,使中原地区的人民饱受摧残。

这样的浩劫使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从这个角度来说,修建长城、抵御外侮与其说是帝王的个人意志,不如说是全民族的自觉选择。

人们诋毁修建长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得不偿失,他们认为对待敌人应该用仁德感化,而不是用武力或屏障去阻挡。持这种观点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有一年,古北口的总兵官蔡元上了一个奏折,说他管辖的那一段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

康熙说,从秦朝到现在,每个朝代都在修长城,然而,花费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城仍然抵挡不住边关的外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康熙还说,他在巡视时发现古北、喜峰一带损坏的地方很多,如果要修的话,兴工劳役,可能会扰害百姓。另外,长城延绵数千里,需要多少兵将才能守住?

康熙不修长城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其时的边关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东北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对蒙古地区的王公贵族,清政府又采取了团结怀柔的政策,长城以北基本上没有构成威胁的军事力量,因此在当时的北京地区,长城确实是不必修的。

另一方面,他看到了明末的统治者只知征兵增饷,镇压人民,而不知修德安民,结果是镇压愈狠,反抗愈烈,农民起义的洪流终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清初的统治者吸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在入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使遭受严重摧残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渐渐地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奠定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但康熙忽略了在明以前,他们那个民族对中原的屡次侵害,起码对他们而言,"修德安民"是不起作用的。历史上清兵几次突破长城防线长驱直入,其实都不是长城本身的问题,而是明朝军队士气低落、防卫松懈所致。同一时期袁崇焕指挥的宁远、锦州、北京保卫战证明了依靠坚城与众志成城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事实上,无论是康熙还是其他皇帝,谁也不能只靠修德安民来维持统治,康熙削平三藩、歼灭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战役都动用了八旗劲旅,由于当时清军兵力强盛,作战以进攻为主,长城没有派上用场。如果敌军主动来攻,长城肯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清朝皇帝对长城作用的低估,还在于他们用宗教和思想统治的方法维护了边关的安宁,他们对蒙古及西域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康熙、乾隆时代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清朝皇帝在这里与蒙、藏等少数民族高级人物会见,顺带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使各少数民族首领不必进京也能与清廷交往。

清政府就这样依靠正确的宗教、政治政策取得了巩固统治,安定边疆的目的。

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清代修庙取得边关的安宁是因为明、清两朝的时代不同,历史条件、周边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

怀柔政策的成功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缺少了这个前提,怀柔政策也会一败涂地。同样是清政府,待到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出现在中国沿海时,清政府无论如何贯彻执行抚夷的政策,最后也只能割地赔款、使中国人遭受巨大的屈辱。

其实,明代所修的长城,构思是非常巧妙,布局是非常合理的。明代长城的东半段,是北京的重要屏障,北京西北的宣府镇长城处于蒙古铁骑南下的要冲,因此筑有内外两道长城,长城在八达岭东侧分作两路,其中一路向西北经张家口,至大同方向,称为外长城。

另一路向西南经居庸关,沿河城、河北易县至阜平县,称为内长城。

外长城上的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

内长城上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这样就形成了以外长城掩护内长城,内长城护卫内三关,内三关拱卫京师的纵深防御体系。这样一来,即使敌军突破了外长城防线,明军依然可以在内长城一线迅速集结兵力,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从长城的功效来看,长城不仅仅是军事设施,更是推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杠杆。

历代朝廷为解决守城将士的给养,而实施的军屯、民屯、移民戍边,都刺激了长城沿线经济的发展。

在和平时期,这里也是开展边境贸易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是永存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极为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的极为艰巨复杂的工程,可以说,长城是中国先民为自己树立的一座丰碑,是人类建筑史、军事史上的奇迹。

热点内容
txt故事 发布:2024-11-02 06:06:18 浏览:221
成语箭字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1-02 06:06:17 浏览:554
shi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1-02 05:34:48 浏览:765
坐字成语 发布:2024-11-02 05:29:28 浏览:555
跳打一成语 发布:2024-11-02 05:01:31 浏览:247
成语什么是非 发布:2024-11-02 05:00:14 浏览:418
创卫的故事 发布:2024-11-02 04:35:30 浏览:810
故事性电影 发布:2024-11-02 04:01:24 浏览:865
新什么成语 发布:2024-11-02 04:00:41 浏览:718
熊皮人故事 发布:2024-11-02 03:09:29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