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典故
Ⅰ 黄巾大暴动是怎样的典故
东汉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宦官、外戚竞相专权,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安帝以后,水旱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亡。桓帝末年,司隶及豫州(今河南省)一带,“饥死者十四五,至有灭户者”。尽管如此,豪族地主和封建国家压榨搜刮仍有增无减,官吏贪婪无厌,众多农民死于箠楚之下。因此,从安帝以来,农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接连不断,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中,见于历史记载的农民暴动,大小合计不下百次,至于各地的所谓“春饥草窃之寇”、“穷厄寒冻之寇”,更是不可胜数。当时,农民中流传一首歌谣说:“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反映了农民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分散的农民暴动,虽然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但是继起的暴动更加频繁,规模更加扩大,终于形成了以张角为首的全国性黄巾大暴动。
张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县)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灵帝时,疠疫流行。张角画符诵咒,以治病为名创立和传播太平道教,利用宗教,在农民中秘密进行起义的组织活动。张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传道,受到农民的信任。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天下辐负(背着小孩)归之”,信徒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今长江中下游以北直到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张角的活动,引起了东汉统治集团的注意。东汉王朝屡下“赦令”汉王朝的阴谋失败,又准备命州郡使用武力“捕讨”。司徒杨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张角的势力正在“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因此,他建议皇帝命令州郡地方官“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首领),’,这样“可不劳而定”。其后,侍御史刘陶等人也上疏灵帝,请求“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企图用收买手段,消弭起义。但是东汉统治者的上述对策,并没有得到实行。
在此有利形势下,张角加快了起义准备。他把道徒以“方”为单位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组织工作就绪后,张角等人“窃人京师,觇视朝政”,深入了解东汉王朝的内部情况,最后决定于甲子年(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张角向道徒们发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人民宣告东汉王朝崩溃在即,新的朝代将要代起。太平道徒广为散布“黄天泰平”的号,并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及州郡官府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二字,作为起义的信号和攻打的目标。
中平元年(184)春,张角派大方马元义调荆、扬二州数万信徒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集中,配合京城及各地的起义。马元义多次到洛阳,联系宦官封胥、徐奉等人作内应,约定于三月五日内外俱起。但是,当此紧要关头,起义军中的叛徒唐周,向东汉政府告密,泄露了起义的全部计划。东汉政府下令搜捕,马元义在洛阳被捕牺牲,太平道的徒众一千多人遭到杀害;同时,又下令冀州官府逮捕张角等人。张角得知计划泄露,当机立断,他派人星夜驰向各方,通知信徒,立即举行起义。中平元年(1814)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起,中国历史上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黄巾军由张角统一指挥,向着东汉封建统治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黄巾军在起义后迅速形成三个中心。一支是由张角三兄弟领导的冀州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一支是由波才领导的颍州黄巾军;另一支是由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黄巾军。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黄巾大暴动后,东汉朝廷十分惊慌,急忙任命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率领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驻都亭(洛阳附近),并分遣八都尉屯兵函谷、大谷、广成、伊阙、冁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八个险要关隘;又遣中郎将皇甫嵩、朱隽、卢植、董卓等率兵分头镇压起义。为了纠集豪族地主武装镇压起义,灵帝采纳中常侍吕强建议,宣布取消党禁,赦免党人。于是各地豪族地主纷纷起兵,与黄巾军为敌。当时朝廷中有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郎中张钧大胆向灵帝提出诛杀宦官,以谢人民的主张。他说:“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可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悬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昏庸的灵帝不但不采纳,反而替宦官辩护,结果张钧被宦官所诬杀。
起义前期,各个战场上的黄巾军均给予官军以沉重打击。张角领导的冀州黄巾军活捉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斩杀幽州刺史郭勋、太守刘卫,攻占了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并先后打败卢植和董卓率领的官军。当年三月,南阳黄巾军张曼成攻克宛城,杀死太守褚贡。四月,颍川、汝南黄巾军在波才、彭脱指挥下,打败朱隽,并把皇甫嵩的主力包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一时之间,农民军声势浩大,官军被打得狼狈不堪。
本来形势的发展对黄巾军很有利,但由于农民军缺乏作战经验,波才的颍川军包围长社后,失去警惕,“依草结营”,给皇甫嵩以可乘之机。皇甫嵩乘风放火,对起义军发起突然袭击。皇甫嵩令军士皆手持一束燃苇登城,使锐士乘间突围,纵火大呼,城上举燎相应,嵩从城中鼓噪出击,恰在此时骑都尉曹操率领援军赶到,合攻黄巾军,义军因之大败,几万人遭到血腥屠杀。接着,波才军余部于阳翟,彭脱义军在西华,相继失败。之后,皇甫嵩调军向东进攻,击败了汝南、陈国黄巾。皇甫嵩又北上东郡,东郡黄巾军领袖卜巳不幸被俘。朱隽一军则继续南下进扑南阳一带义军。
在南阳战场上,张曼成斩杀南阳太守楮贡后,在宛下屯驻百余日,军事上没有新的进展。同年六月,东汉政府派秦颉率兵向起义军反扑,张曼成不幸牺牲。黄巾军推赵弘为帅,队伍扩充到十多万人,将新任的南阳太守秦颉赶跑,再据宛城。朱波会同荆州刺史徐璎、南阳太守秦颉等地方军,合力围攻宛城。从六月至八月,义军粉碎官军多次进攻,坚守住了宛城,朱浅几乎被撤职。但黄巾军错过主动出击时机,坐使官军重新积聚力量扭转局面。赵弘在战斗中牺牲后,义军又推韩忠为帅,韩忠被杀,再推孙夏为帅,继续战斗。由于官军不断增兵,义军毫无后援。十一月,宛城陷落,孙夏率义军向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境内的精山转移。朱洩乘机追击黄巾军,孙夏战死,黄巾军又有一万多人牺牲,南阳的黄巾军主力,遭到了巨大的挫折。
在冀州地区,起义爆发之后,张角首先率领义军攻占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诸城邑。东汉政府派北中郎将卢植前往镇压。卢植开始虽然取得小胜,斩获黄巾,军万余人,但他虽倾尽全力“筑围凿堑,造作云梯”,一直未能攻下广宗。东汉政府无奈,只好又改派东中郎将董卓代替卢植去镇压,董卓在下曲阳与义军较量,又被张角一举击破。他围攻广宗三个月,广宗屹然不动。八月底,东汉政府调左中郎将皇甫嵩代替董卓,投入广宗战场。这时张角已病死由其弟张梁统率广宗义军。
“梁众精勇,嵩不能克”,皇甫嵩只得“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可是,在十月间的一场战斗中,由于义军疏忽大意,皇甫嵩“潜夜勒兵”,鸡鸣时进扑义军阵地。义军仓促接战,张梁阵前牺牲。与张梁一道战死的有三万多人,其余不甘屈服,投河而死者五万余人。同年十一月,皇甫嵩军又攻破下曲阳,张宝等十多万义军被杀害。残暴的东汉统治者对农民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因张角已先病死,竟棺戮尸,传首京师”,并在下曲阳城南积尸封土,筑为“京观”。这种野蛮的行径,并没能改变东汉统治者覆灭的命运。
黄巾军的主力虽然被镇压,但是农民的反抗斗争并未停止。中平二年(185),黄巾余众和各地饥民,又举起各种各样的旗帜,活动在黄河以北的原野上。据《后汉书·朱隽传》云:“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风、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蝤之徒,并起山谷问,不可胜数。”其中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黑山军首领张燕(即张飞燕,原姓褚,张牛角战死,改姓张)联络太行山东西各郡农民军,发展成为百万人的队伍,号黑山军,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长期坚持抗击官军和袁绍割据势力的斗争。继黄巾军而起的暴动集团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组织,各个集团分散行动,互不相属,因而不能集中力量,整齐步伍,向着共同的敌人进军。张燕虽与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但他并不能把各集团领导起来,而且他的反抗意识并不坚定,起事后不久,即“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被东汉政府任命为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
中平五年(188),当时分散在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并州的黄巾军余部,再次发动起义。如郭太起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活动于太原、河东诸郡,抗击董卓的军队。同年十月,青、徐一带黄巾复起,声势巨大。徐州黄巾军为陶谦阻击后,攻破北海。北海太守孔融慑于起义威势,出屯都昌(今山东临朐境),复被起义军管亥所部包围,直到刘备兵到才解围。青州黄巾再起后,先后进攻泰山、兖州、东平等地,杀死任城相郑遂,兖州刺史刘岱,发展至百万人。曹操倾全力阻击这支义军,在寿张东与义军“昼夜会战”,被义军击败,济北相鲍信被杀。义军人数虽多,但妇女老幼等非战斗人员占三分之二以上,军需供应全靠“钞略”补给,这就为其流动作战带来极大困难。初平三年(192)这支义军被曹操所收降,曹操简其部分精锐,组成“青州兵”,成为他后来统一北方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而黑山军在被东汉政府招抚后,后又“渐寇河内,逼近京师”,直至建安十年(205年)夏四月,才由张燕率领其众十余万人归降曹操。黄巾大暴动,至此宣告结束,但东汉政权,也被割据势力所瓜分,历史进入豪族混战的局面,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Ⅱ 揭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典故指的究竟是谁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一个成语典故。后引申为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讽刺那些依附权势而升官发财的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典故流传不同的版本, 那么这个成语典故指的究竟是谁呢?且看下文分解。
今天是阴历八月初一,是江西南昌“福主菩萨”的生日,也就是东晋赫赫有名的“许旌阳”。许逊在整吏治、修水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撰文以纪念他。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四川旌阳县令,故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
许逊任旌阳县令时,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田亩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
元康元年(291)爆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乱,乃弃官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许逊锁孽龙”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今天南昌西山万寿宫,数百里外的香客都来这里顶礼膜拜,香火明烛通宵达旦,炉烟缥缈,钟声悠扬,好不壮观。乃至全国各地的万寿宫,今天都普天同庆纪念“许旌阳”。著名的有江苏南京万寿宫、重庆龙潭万寿宫、 湖南凤凰万寿宫、江苏苏州万寿宫、云南会泽万寿宫等。在古代,凡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一个典故总伴有一些鲜活的事迹为基础来支撑,否则经不起历史考证,终归会被人民删去,会被人民遗忘。据记载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所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中的人是离不开许旌阳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版本,去伪存真。
版本一:
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汉·王充《论衡·道虚》
故事说的是汉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得高人指点,潜修得道。汉武帝派人来抓他,刘安情急之下,喝了丹药,白日飞升。家中的鸡狗吃了药渣,也随他一起飞天成仙。请看下文史料便知真伪。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一统天下。后来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刘邦将英布击败,平定了叛乱。刘邦认为是异姓所致,才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刘邦共生有8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儿子刘长接替了英布的官爵,被父亲立为淮南王。 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
后来淮南王刘长的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刘安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的讨论。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被“八公”之一雷被和伍被的告发、他的孙子刘建也告发在后,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就顺水推舟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从以上的史料来看,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两代人都谋反中央,刘安替父为虐,更是罪加一等,这样不忠不孝之人能得道吗?刘安何德何能,修道成仙?从“八仙”故事来印证,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都是凡人出身并有原型的,都是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道的。刘安在正史和野史中压根都找不到为民做好事的点滴,也没有纪念刘安的庙宇,那么刘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不能成立。可以看出,汉·王充杜撰说的是假话,没有事实依据,是伪证、是伪典。不足为凭。
为什么汉·王充会作伪杜撰呢?略为剖析一下便知。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自称是王莽之后,有着高贵的血统,随着王莽政权的消失,家族地位一落千丈。“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十岁左右时候父亲去世,成为孤儿。高贵的血统并没有给他留下有利的条件,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故说“宗祖无淑懿之基”。史学家刘知几斥王充为“三千之罪人”,“历诋其祖父之恶,恐难称孝”。这样不忠不孝之人的文章,就难免有虚假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汉·王充为汉淮南王刘安杜撰“得道升天”大加浓彩一笔,是为王莽篡汉鸣冤叫屈,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恨,同时对王莽政权昙花一现消失感到婉惜。也就是说对淮南王刘安谋反未成功而表示同情,用“得道升天”的故事以明志,对谋反未成功精神尚存的反动思想隐蔽的宣泄。由此可见汉·王充是一个从骨子里的叛国者。应当加以批判。也有后人说《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那么汉·王充为汉淮南王刘安杜撰“得道升天”的故事就是极大的讽刺。
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 可见《论衡》八十五篇中还有多失其真的论叙,读者阅读可去伪存真。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罢了。读史书不是读“死书”。
版本二:
据《仙人唐公房碑》记载,汉灵帝熹平至元和年间(168—184),人们为成固(今城固县)“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庙、立碑,对这位仙人顶礼谟拜。该碑镌刻着一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得是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汉中城固县许家庙有一个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汉中郡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这位真人为师,并给师傅送去鲜美的甜瓜品尝,真人感其诚心,让他到婿谷口山上赐给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后,能辨别鸟兽语言,行走如飞,数百里外郡府转眼即到,乡亲们和郡守都十分惊讶。汉中郡守老爷遂跟公房学道,始终不得其法。以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于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这一情况告诉师父,真人说不必惊慌,他有一种仙药服后即可飞天而去,逃离厄运。唐妻留恋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给房屋涂上仙药,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俱去”。于是“鸡鸣天空”、“狗吠云中”。这就是该碑记载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飞升”的故事。
“唐公房拔宅升天”的故事传说是来自《仙人唐公房碑》文所记载,但碑文没有记载唐公房的人文事迹。《汉书》《后汉书》中也没有唐公房的人文记载。《仙人唐公房碑》碑文中提到,立碑人是汉中太守郭芝。碑阴刻有其它十五个人名,估计是唐公房的生前好友和当地名人。根据故事来看唐公房虽为小官员,但没有提到他为官的政绩,却显摆他的道术,并冠仙人唐公房。以民间的葬俗来祭奠他。故后人推测他与当朝有悖是遭陷害致死。汉中太守郭芝为之立碑建庙,也许唐公房为民做过一点好事。
汉灵帝在位时位发生了两大政治事件,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发动政变,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显然唐公房与此事搭不上界。公元184年爆发了由张角为首的黄巾之乱。张角乃道教中人,唐公房是否与张角的黄巾起义有染,无史料可查,但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其声势浩大,面积之广,唐公房极有可能染指,那么唐公房就有可能被官府追杀致死,倒也合符情理。很显然是以事托仙,不得以借仙事而记之。所以说“唐公房拔宅升天”的故事,纯属无中生有。那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不是指唐公房了。
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认定,汉·王充是看过这个记载的,但他撰写的汉淮南王刘安飞天成仙的故事和唐公房的故事,几乎同出一辙。可以看出汉·王充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手法,把主人公换成了淮南王刘安,由此可见汉·王充良苦用心,卑劣之至。其目的是为王莽政权昙花一现鸣冤叫屈。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许逊许真君。
许逊出生公元239年,属于三国时期。活了136岁,卒于东晋公元374年(得道成仙)。汉魏两晋是道教起源时期,许旌阳则成为净明道教主。(三国时期诸葛亮都未能成其一派。)净明道,为正文道教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净明道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个很显赫的道教之一。许逊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史书有记载的。许逊“镇锁孽龙”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虽然许逊得道成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这个美丽的传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得到上层建筑的认可。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北宋宰相王安石撰写《许旌阳祠记》。以后历代皇帝对其教义极为赞赏。而淮南王刘安、唐公房在这方面连边都挨不上,足以证明他们没有社会实践基础,得道成仙终不可信也。再说在许逊出生公元239年前其它的文学典籍中也没有看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借用。而从隋唐以后到如今文学典籍中还可以看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借用。
历史是不可否认的,从公元374年后到今天已有1637年了,许真君一直享用民间的香火。每年逢阴历八月初一许真君的生日,人民都会纪念他,到各地万寿宫烧香祭拜,求“福主菩萨”保佑一方平安,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文章写到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所指得人就是江西人称为“福主菩萨”的许旌阳——许逊许真君。
Ⅲ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背后的典故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回姓,张飞、关羽又愿答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