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寓言的寓体

寓言的寓体

发布时间: 2023-01-05 06:56:07

① “寓言”的“寓”是什么意思

寓应该是“指定”或是“特别”。
有什么寓意:有什么特别的(或者[指定])的意思。
寓言:是用版比喻性的故事来权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② 寓言的体裁特征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道理”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原来你也有求人的时候啊!O(∩_∩)O~~

③ 寓言的寓是什么意思

寓言的寓——是寄托,隐含在内的意思。据《新华字典》
寓言一般都是把道理寄托在故事里。
满意请采纳,谢谢你。

④ 买椟还珠的寓体和寓意是什么呢

《买抄椟还珠》的寓体是:买袭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寓意是: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读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反裘负薪。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寓言的寓体扩展阅读:

典故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引申义: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份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装饰外表,使得外表包装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反而使想要出售的商品卖不出去。

⑤ 寓言的寓是什么意思

  • 解释:寄托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⑥ 寓言的寓是什么意思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解析:寓言的意思说是:有所隐含的语言,所以取“寓”的基本解释里的第三个意思:寄托 。

寓言:[ yù yán ]

解释:

1、有所隐含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

[ yù yán ]

基本解释

1、有所隐含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寓基本解释:

寓[ yù ]

1、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

2、住的地方:公寓。

3、寄托:寄寓。寓言(有所寄托的话;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

(6)寓言的寓体扩展阅读:

文言版《说文解字》:寓,寄也。从宀,禺声。庽,寓或从广。

白话版《说文解字》:寓,寄居。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禺”作声旁。庽,这是“寓”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广”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公寓[gōng yù]

分户居住的多层或高层建筑,有若干成套的单户独用的房间,设备较好。

2、寓意[yù yì]

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里所寄托、隐含的意思:寓深远。

3、寓居[yù jū]

居住(多指不是本地人):他晚年寓上海。

4、寓目[yù mù]

过目:室内展品我已大致寓。

5、寓所

[yù suǒ]

寓居的地方。

⑦ 寓言的 寓是什么意思

  1.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2. 解释:

    1. 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居。~所。~舍。~邸。
    2. 住的地方:公~。客~。
    3. 寄托:寄~。~目(过目)。~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3.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4.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5. 在中国,寓言注定是一种弱于并低于历史的写作,因为它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其源头是非儒家的道家“异端”。然而寓言式阅读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见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真正具有意义是在其说教和哲学的层面上。它们可以为读者带来一堂道德课。关于奇异梦境、蚂蚁、狐狸或龙的故事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尽管它们也许都貌似使用了一些历史修辞的技法。一旦不属于历史真实范畴,那它们就只能属于寓言的范畴了。比如《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可以被读成一个道家的寓言,它们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无意义的,从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颖传》也可以被读成儒家的寓言,讲的是臣子与国君的关系问题。它批评国君在对待这个年迈而忠诚的臣子时表现出的无德。对一个富于攻击性的儒者来说,道家与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时,“寓言这一术语在传统中国批评中并未得到广泛的接受。”

    如果一个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读成历史,也不能读成寓言,它就是无意义的、微不足道的、怪异的、误入歧途和颠覆性的。这就是许多小说叙事的命运,因为它们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码中得到理解。这样,我们触及了“幻想”这一问题,它意味着对文本和阅读过程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⑧ 寓言由寓体和本体组成,本体即寓言故事、寓体即寓言的寓意、寄托

文体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由本体和喻体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热点内容
兔子的尾巴故事 发布:2024-11-25 01:30:45 浏览:83
英文短篇鬼故事 发布:2024-11-25 01:28:33 浏览:486
含哲的成语 发布:2024-11-25 01:24:20 浏览:380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发布:2024-11-25 01:18:15 浏览:505
萧瑟的成语 发布:2024-11-25 01:10:55 浏览:540
睡前寓言故事 发布:2024-11-25 01:10:08 浏览:81
带姿成语 发布:2024-11-25 00:42:01 浏览:334
屡的成语 发布:2024-11-25 00:35:37 浏览:710
精确的成语 发布:2024-11-25 00:35:36 浏览:496
成语大全而 发布:2024-11-25 00:11:02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