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而返典故
1. 典故访戴不尽,兴尽而归是什麽意思
这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逸事,也是文坛上的一段趣谈。
东晋名士、书法家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虽然当过车骑参军、大司马、黄门侍郎等官职,但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的评价。
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马上叫下人斟了酒来,一个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安道,戴逵当时在剡县,离王徽之这里还有很远的距离。王徽之根本就不管这些,他命人备船,深夜冒雪向剡县前进。
经过一个晚上的水陆跋涉,第二天早晨来到剡县。到了戴逵家门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诉下人,不和戴逵见面了,原道返回。下人很是不解,就问他原故。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根本就无所谓。”
王徽之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或许就是对魏晋名士风流韵味的一种别样诠释。
按《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记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晋书·王徽之传》中也记载:
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2. 半路又回来的典故,好像叫什么兴起面致,兴尽而归
《雪夜访戴》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显示了他作专为名士的属潇洒自适。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