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的寓意
⑴ 金饭碗的金饭碗历史
“金饭碗”,古时指皇帝吃饭的碗,民间传言,能得金饭碗,一生衣食无忧。在现代,“金饭碗”则指待遇优厚的职位,亦成吃国粮的另称,得此“金饭碗”,便意味着从此前程似锦、丰衣足食、生活美好。
碗的历史绵延了几千年,自从有了人类文明,碗便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逢2010盛世之年,我们为碗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艺术内涵,打造出独一无二、具有时代烙印的“金饭碗”,使其成为滚滚历史中的重要一页,永载史册。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如今,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2010年世博会能够在古老文明发源地、具有悠久东方历史的中国举办,正体现了全世界对中国瞩目,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任与支持。 “天下粮仓·金饭碗”在这一时刻隆重登上历史舞台,不但展现出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将与世博会共同续写出中国的繁荣与富强。
回首千年历史中的鼎盛中华
金饭碗造型以中国馆为基础,与“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馆设计理念相结合,无论外形还是内在涵义都表现的相得益彰。中国馆是中华文明的沉淀、是华夏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的来历亦可追溯到几千年的“鼎”盛时代。
最早的鼎是一种食具,用来盛放食物,而中国馆便模仿了古代的四足方鼎造型,其“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背后也正是鼎的历史的延伸,指引我们穿越浩瀚千年,重拾被视为传国重器,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鼎”文化。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相当于21世纪的锅,用以炖煮和盛储肉类。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除了用于煮肉和调和五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礼器用于礼仪场合,并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度时代,鼎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此时鼎作为炊具的意义已大为减弱,演化成身份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因此,常用“九鼎至尊”来指代皇帝,或者用以比喻至高无上的皇家威严与尊贵地位。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定鼎”便是定都。
目前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是司母戊大方鼎,象征身份的尊贵,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鼎腹长方形,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象征色彩。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家馆,身为东道主中国馆在迎接四方来客的同时,更要承担起中国文化的代表这一重要职责,将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与文明展现给全世界。因此,中国馆的吸取了鼎的外形特点及内在涵义,使其成为“天下粮仓”,更赋予了“鼎盛中华”、“富庶百姓”的引申意义,借此表达了中国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富足的美好现状,传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的世博主题。
华夏智慧揭示生活美好的真谛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全世界的目光已经投向上海,而中国馆也已经俨然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造型主体。中国馆顶部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其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外墙用富丽堂皇的中国红,表达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极具东方神韵与皇家风范。
在结构上,中国馆更继承了中国建筑的独特构造: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没有约束之感。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显示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的建筑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建筑文化注就了金碧辉煌的中国建筑。中国崇拜天地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常常体现在建筑上,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而中国馆也正是继承了古老文化的衣钵,在设计上以“天下粮仓”为理念。
从远古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全面地规划、调度和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使中国文明具有其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以农立国,对自然抱有尊重的态度,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的尊敬与西方人的征服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国文化追求与自然的统一和和谐的理念。中国古代多使用土、木作为建筑的材料。土是万物之源,木是生命的象征。而且土木建筑多不长久,表达了中国古代建筑“不求原物之长存”的观点,证明了中国自古便有崇尚节俭的道德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明在古代物质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创造了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中国馆不但在外观上继承了传统的构造特点,更在理念上不忘祖先的优良传统,处处以环保为前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地标。中国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能够为下层自然遮阳; 在建筑形体的设计上,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在建筑技术上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可能性,所有窗户都采用低耗能的中空玻璃,并应用制冰技术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使能耗比传统模式大大降低。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在景观设计上,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中国馆的每一处都引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的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碗——生活的必需,美好生活的开始
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是中国炊食用具中最常见、生命力最强的器皿。碗的历史绵延几千年,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多为圆形,极少方形。物以稀为贵,并且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因此方形碗也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唐朝康熙年间,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尊、方花盆等,目前可以看到的最完整的方碗便是清朝晚期的方碗,刻画之细腻、做工之精美,充分表现当时能工巧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碗技术的进步。
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不同时期的碗,其形状、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采用画花装饰。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长沙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从碗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碗的功能无非是盛放食物,而形状也大同小异,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千古不变的功能,证明了碗是饮食器皿中最为最为实用,最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器具,同时也更多的得到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金属等,制作精美的古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爱。
衣食无忧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而碗作为盛放食物最常用的器具,也逐渐的被人们赋予了 “聚宝盆”的光环甚至成为判断生活是否富足的标志。当今社会,人们用“铁饭碗”、“金饭碗”来比喻职位的高低,而“金饭碗”顾名思义,就是待遇非常优厚的职位,有了这个“金饭碗”便可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金饭碗”代表了前途光明、能带来锦衣玉食的好职业,而实际用黄金打造的金碗却不可多得。相传古代只有皇帝,或者有权势的皇家贵族才能够使用真正的金饭碗。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它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几乎永恒。正因为黄金具有这一“贵族”的地位,至今仍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黄金大多用作珠宝装饰,华丽的黄金饰品一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用作国际储备则同样体现黄金的价值。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21世纪的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整个“金饭碗”由黄金打造,宛如一个金灿灿的聚宝盆,是尊贵的象征,同时黄金的保值升值空间也使之具有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民以食为天,金饭碗给予了百姓衣食无忧的生活,聚集了无穷的福气与财富。同时它更可以作为吉祥之物,祈福百姓生活富足,国家长治久安,永享太平盛世。
“金饭碗”——智慧的象征、福禄的化身
金饭碗在整体设计上好似微缩的中国馆,在细节的处理上则尽可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金饭碗”打破了圆形碗的传统形式,以层次分明,更加稳固的四方形中国馆为主体造型,碗盖为天,碗底为地,整体设计布局隐喻着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碗盖设计以雷纹为底,结构规整、整齐平稳,给人以厚实稳重之感。雷纹常被用作地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这种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不但装饰了主体,更很好的烘托主题纹饰。碗盖中心圆圈内北斗七星 居中,以七颗宝石镶嵌其中,光彩夺目。古人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确定季节。道教形成后,人们开始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而位于北斗斗尖处的紫微星则被称为“斗数之王”,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此,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便被视为帝王之相。云纹也是中国传统中一种古老的纹饰,代表着吉祥如意,它流动性强、变幻无穷,与恒星的永恒不变相映衬,动静相宜,相映成趣。而紫微星则在朵朵祥云的簇拥下显得更加尊贵华丽,闪烁着耀眼着帝王之光。
揭开碗盖,碗底盛开的“莲花”呼之欲出,吐露着沁人的芬芳。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春秋战国时,莲花纹就曾用作饰纹,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上,并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运用于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底部。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莲花纹更流行于民间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在建筑、陶瓷还是铜镜、彩绘上都到处可见。
碗底莲花拥有两层花瓣,栩栩如生,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上层12片花瓣分别雕刻有12个生肖图案,笔画简练却个个生动形象。同时12生肖也代表着古代用于纪时、月年的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象征着金饭碗是中华智慧的伟大结晶。
龙象征着纵横天上的霸主,而虎则是地上的百兽之王,金饭碗内壁四边分别有两条龙和两只虎守护,象征着中国稳定的大国地位。龙的形象以距今约五千多年,被誉为“华夏远古第一龙”的红山文化“C””形盘曲的大玉龙为原型,给人以腾跃之感;而虎以西周的玉虎为雏形,虎背微拱,尾回卷,前肢前屈,呈咆啸奔扑状,矫健有力。龙与虎的搭配,体现着虎踞龙盘的大国气势,也预示着中国将在虎年更加富强,犹如一条巨龙腾飞在盛世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