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关于纸的典故

关于纸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2-22 02:24:39

① 纸出现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众所周知,纸出现在我国的东汉时期中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出现之后,然而为什么在中国历史记载上纸上谈兵这一个典故却发生在了战国时期。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疑虑主要是人们对纸上谈兵中的纸理解的不够透彻。在纸上谈兵中的纸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的造纸术却出现在了我国的东汉时期。然而这两个纸并非是同一个纸,战国时期的纸上谈兵中的纸可以说成当时的最原始的纸,也就是战国时期的竹简。而东汉时期所说的纸很多指的是用造纸术创造出来的一种纸。因此,两者并没有矛盾。

三、总结

纸上谈兵出现在战国与纸出现在东汉时期,两者并不矛盾。

② 关于纸的故事

关于纸的传说故事

马涧河弯弯绕绕,流经偃师市缑氏镇这一段,古时曾称为“造纸河”。志书记载岸上原有“造纸河碑”,惜已不存。前些年,文物工作者在附近的汉墓中发现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空心砖,砖上绘有楮树、木芙蓉、扶桑等可为造纸原料的树木图案。因此我们推测,这些砖为纸作坊用物。说起“造纸河”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东汉蔡伦造纸的故事。

纸未发明以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有甲骨、简牍和缣帛等。

甲骨的来源有限,刻字、携带、保管都不方便,人们用的愈来愈少。

简有竹简、木简之分;牍有竹牍、木牍之别,因南方多竹,北方杨树、柳树较丰之故。简是狭长形的,宽度比较一致,长短却随时期而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简最长的是二尺四寸(当时的一尺约合今23厘米),汉初的简最长的是二尺。牍的面积比简大,能多写几行字,常用于下命令、发公文、画地图等。古时书信所用牍常为一尺,所以就把信件叫做“尺牍”。由于一枚简只能写很少字,一篇文章要用许多简,人们就把简串起来使用,叫“策”或“册”。“册”就是绳连竹简的意思。这时,已经有了笔墨,记事方法较刻骨大有进步,但那简牍的分量却也不轻,使用起来仍然不便。当时,人们出门求学或讲学,要背一口袋竹片或木片,携带着笔、墨,腰中插把小刀用来修简,或刮去错字。学问大的更是以马驮车载木片竹片了。

缣帛是蚕丝制成的丝织品,虽然书写、携带都很方便,但量少价贵,难以形成大气候。

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县)人,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进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了太监,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时,升为“小黄门”、“中常侍”,后又兼任“尚方令”。他先是掌管皇宫内院事务,后来成为监制各种御用器物的皇家工场的负责人。

平时,蔡伦看皇上每日批阅大量简牍帛书,劳神费力,就时时想着能制造一种更简便廉价的书写材料,让天下的文书都变得轻便,易于使用。

传说,有一天,蔡伦带着几名小太监出城游玩,来到了离城(指汉魏故城,今白马寺东南一带)不远的缑氏县陈河谷,也就是凤凰谷(今玄奘故里一带)。只见溪水清澈,两岸树茂草丰、鸟语花香,景色十分宜人。正赏景间,蔡伦忽见溪水中积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絮状物,不由眼睛一亮,蹲下身去,用树枝挑起细看。只见这东西扯扯挂挂,犹如丝绵。

蔡伦想到工场里制作丝绵时,茧丝漂洗完后,总有一些残絮遗留在篾席上。篾席晾干后,那上面就附着一层由残絮交织成的薄片,揭下来,写字十分方便。蔡伦忽然想,溪中这东西和那残絮十分相似,也不知是什么物件。

他立即命小太监找来河旁农夫询问。农夫说:“这是涨河时冲下来的树皮、烂麻,扭一块儿了,又冲又泡,又沤又晒,就成了这烂絮!”

“这是什么树皮?”蔡伦急切地问。

“那不,岸上的构树呗(学名楮树)!”

蔡伦望去,满眼绿色,脸上漾起笑意。

几天后,蔡伦率领几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来到这里,利用丰富的水源和树木,开始了试制。剥树皮、捣碎、泡烂,再加入沤松的麻缕,制成稀浆,用竹篾捞出薄薄一层晾干,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纸。但一试用,发现容易破烂,又将破布、烂鱼网捣碎,将制丝时遗留的残絮,掺进浆中,再制成的纸便不容易扯破了。为了加快制纸进度,蔡伦又指挥大家盖起了烘焙房,湿纸上墙烘干,不仅干得快,且纸张平整,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蔡伦挑选出规正的纸张,进献给和帝。和帝试用后龙颜大悦,当天就驾幸陈河谷造纸作坊,查看了造纸过程,回宫后重赏蔡伦,并诏告天下,推广造纸技术。

后来,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邓太后见蔡伦的纸越造越好,能厚能薄,质细有韧性,兼有简牍价廉、缣帛平滑的优点,而无竹木笨重、丝帛昂贵的缺点,真是利国利民,便高兴地封蔡伦为“龙亭侯”,赐地三百户,不久又加封为“长乐太仆”。人们把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称作“蔡侯纸”。

“蔡侯纸”名声大了,造纸的地方自然也有了名气,人们便把马涧河的这一段称作了“造纸河”。

(2)关于纸的典故扩展阅读:

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是陕西省洋县的传统民间文学。洋县龙亭蔡伦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学家蔡伦所发明,它是以构树皮为原料,以挫捣抄焙为基本工序的植物纤维纸制作方法。它分布在陕西南部洋县的龙亭铺及其周边地区。

洋县龙亭蔡伦造纸术有1900年的历史。它形成于东汉朝代,由蔡伦在元兴元年(105)首创,并由其养子、蔡氏后裔及龙亭故县乡民在当地及附近推广传播,其后世代相承,保留至今,在龙亭及县域内一些地方有以蔡伦造纸法进行生产的民间构皮纸、龙须草纸、竹纸作坊和遗址。蔡伦在担任尚方令(主管皇家手工作坊的官员)期间曾到龙亭实验造纸,后被封为龙亭侯,又回到龙亭封地推广过造纸。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