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的典故
『壹』 慎终思远 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慎终思远】终:人死;慎终:居丧能遵守礼法;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答祀远代祖先。
〖慎终思远〗 成语典故: 有子故光禄少卿玙,今秘书监询,皆笃行纯孝,慎终思远。 唐·张说《太原王公神道碑》
『贰』 简短古代静心的名人故事,例子
诸葛亮(181—234)他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算而闻名。他为后代做打算,亦是算计得较为久远的。
诸葛亮担心儿子诸葛瞻: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
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
向。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
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
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
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
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
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2)思远的典故扩展阅读:
静心谓使心灵安定宁静;安定心神。
1、《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2、唐欧阳詹《泉州六曹新都堂记》:“足以宁肌静心,釐厥职者也。”
3、《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尔其静心调摄,以副朕望!”
4、叶紫 《夜哨线》四:“他将眼睛牢牢地闭着,他想静心地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1]
『叁』 诸葛亮、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试写出几个有关他们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诸葛亮)
如鱼得水(刘备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大器晚成(虽然这成语不是出自三国,但刘备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因为刘备称汉中王时已经59岁)
青梅煮酒(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发出师表北伐,但北伐未成功寿命却走到了尽头)
优劣得所(意思是各得其所,这成语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中)
苟全性命(同样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作奸犯科(诸葛亮的出师表)
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
桃园结义(刘关张..)
三足鼎立(刘备入蜀后天下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虽然不全,但这些成语典故应该够了吧,以下是三国里厉害几个厉害文人的名字:
曹操(不用多解释他的厉害,三国杰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
荀彧(王佐之才,曹操的首席谋臣)
贾诩(三国著名谋士,当时人称"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曹操帐下,个人认为他是三国离最厉害的谋士)
荀攸(荀彧的小侄,曹操五谋臣之一)
郭嘉(曹操谋士,“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死后曹操为其失声痛哭)
曹植(三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曹操的儿子)
司马懿(这个不用多说,能与诸葛亮抗衡)
刘备(三国时期的政治家)
诸葛亮(卧龙先生,卧龙凤雏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凤雏先生)
法正(善于奇谋,本来是刘璋部下,刘备入蜀后跟随了刘备)
徐庶(三国时期杰出谋士.,为刘备推荐诸葛亮)
孙权(杰出政治家,吴国建立者)
周瑜(东吴大都督,杰出谋略家,军事家,火烧赤壁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张昭(杰出政治家,孙权的师傅)
诸葛瑾(吴国大臣,政治家,诸葛亮的哥哥)
鲁肃(东吴周瑜之后的大都督,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
吕蒙(东吴鲁肃之后的大都督,本来是个武将,但孙权劝学后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物.与曹操的联军干掉了关于)
陆逊(吴国丞相,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击败刘备收复荆州)
总的来说,曹操的文臣武将是最多的,天下名士多再曹营,孙权帐下文臣十分厉害,能打的没几个,几代大都督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而刘备阵营是最少文臣武将的,但贵精不贵多,刘备阵营里厉害的文臣武将基本可以说是当时的顶尖任务,不过就那么几个,其余大部分脓包.- -!
还有纠正一个错误,1楼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韩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