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体作家
A.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
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版与克雷洛夫权、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1)寓言体作家扩展阅读
1、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和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B. 古代寓言作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是庄子,
《列子》(列子本人的历史真实性有争议),
柳宗元(《临江内之麋》《永某氏之容鼠》《黔之驴》——三戒)
刘基(刘伯温《郁离子》)
还有一些单独的寓言故事,像《荀子》、《孟子》、《韩非子》等书中的一些篇章,但个人认为就不算寓言作家。实际上,中国古代大部分寓言的创作目的都是宣传学术思想为主,教育为辅,与外国正好相反。
外国:最有名的的是伊索(古希腊)、拉封丹(法国)、克雷洛夫(俄国)、莱辛(德国)
纯手打,求采纳!!!
ps:个人觉得,《聊斋志异》只算志怪小说集,不算寓言。寓言必须是以故事为载体进行对人的品
性方面的教育。
C. 世界四大寓言家
《拉封丹寓言》
古代的寓言往往过于简短和浅显,要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就必须按一定的道德观念来增加情节和人物(往往是动物)。正是在这方面,拉封丹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不是简单模仿古代寓言,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革新。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 1769 ? 1844年)是俄国著名现实主义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和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特性,形象鲜明,内容生动,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克雷洛夫的寓言自发表以后,其中的不少诗句,甚至某些寓言的题目都流传成了谚语或成语,对俄国文学和俄语的发展贡献很大。
《莱辛寓言》
莱辛理想中的寓言楷模是准确、简洁的伊索寓言,因此他对拉封丹式的华丽的宣叙与铺陈不以为然。他的散文体寓言第一卷的开篇之作《幻象》,就是借用一个寓言的形式,表明了他的心曲。他说,有一天,他躺在一个不大湍急的瀑布旁边,努力想给自己的一篇童话添加小巧的诗意的装饰,——因为拉封丹最喜欢这样打扮寓言,他用这种方式几乎把寓言“娇惯坏了”。——可是,他冥思苦想、斟酌推敲,最终却毫无所获。这时候,寓言女神出现在他面前了。女神微笑着说道:“学生,干吗要这样吃力不讨好呢?真理需要寓言的优美;可寓言何必要这种和谐的优美呢?你这是往香料上涂香料。它只要是诗人的发现就够了。一位不矫揉造作的作家,他讲的故事应该和一位智者的思想一样才对。”话一说完,寓言女神就消失了
《伊索寓言》
伊索相传是古希腊的寓言家。根据史书记载,他原先是个奴隶,由于非常聪明而得到主人的赏识,后来成为自由人,在希腊各地游历。现在留存下来的《伊索寓言》收录了将近300多个寓言故事,其中有的可能是伊索本人的创作,也有的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作品,还有一些则是后人补充的。因此《伊索寓言》实际可以看作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D. 寓言故事的作者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专喻手法,使富有教训属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E. 谁是《伊索寓言》的作者
《伊索寓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恰当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社会情况。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对弱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颇强,富有教育意义,深受读者喜爱。但人们对《伊索寓言》的作者也存在疑虑。
从《伊索寓言》的写作风格来看,各篇寓言时间跨度大,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有人据此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应当看做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他们的根据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阿维阿努斯、马克西姆斯—普拉努底斯教士等人的作品中都曾出现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支持此观点的人还认为,最早是伊索或者某一个像他那样的人,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讲述所收集的寓言故事。后来,具有伊索风格的这些寓言经一代代口头流传下来,最后都被视作出自伊索的手笔。
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才没有关于伊索的精确记载。因为伊索不是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作为寓言的同义语所虚构出来的传说人物,所以后来人都无法准确地描绘出伊索的具体面容和生平事迹。
但也有人认为,《伊索寓言》就是伊索所著的。伊索是古希腊的寓言作家,他非常善于讲寓言故事,常用寓言故事来揭示权贵的残暴和贪婪,后又将寓言故事编成《伊索寓言》。
近几年来,有人对于《伊索寓言》的作者又有了新的猜测:伊索不是别人,而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寓言家阿克曼。因为“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为希腊文,并以伊索署名,其含义是埃塞俄比亚人。这大概是因为译者将Ethiop错读成Egop,于是,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寓言成了伊索(Aesop)寓言,作者阿克曼也就成了伊索了。”但这仅是一种推测,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争论仍在继续,而谜底却留在了历史回忆中。
但丁何时开始写《神曲》的1265年,但丁?亚利基利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他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用意大利方言托斯坎尼语写成了三行体长诗《神曲》。《神曲》辞藻华美,想象丰富,设计巧妙,内容奇特,含义深刻,这些都是众所周知、举世公认的。但是对于这部名作的写作年代,专家学者们却意见不一,看法各异。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薄伽丘认为,《神曲》是于1300年开始写的,也就是在但丁被逐以前。但薄伽丘同时认为,但丁被放逐之后,在整理那些未完成的旧稿时,可能又将之全部加以改写。
薄伽丘的这一观点来自于但丁的《新生》。在《新生》的末尾,但丁用文字说明自己梦见贝德丽采在天堂。按照《新生》成书的年代来说,这梦应该是1292年的事情,这时的贝德丽采是但丁心目中的“淑女”。1310年以后,但丁再对旧稿进行整理,心情却发生改变,因此将本来预定赞颂最光荣女性的诗篇改作对政治社会的批评作品,于是贝德丽采不再是“爱情”的化身而成了“信仰”的象征。
不仅仅是对但丁写《神曲》的年代有疑问,关于但丁和《神曲》的其他方面,人们也有不同意见。
首先是关于但丁改写《神曲》的时间。有人认为,1313年“日耳曼皇帝”亨利七世死后,但丁才动手改写《神曲》。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但丁改写的年代应该在1305~1306年之间。
另一方面,人们对《神曲》各部分的脱稿时间也有不同看法。有人通过对但丁的政治主张和《神曲》内叙述的故事的研究,肯定地认为:《地狱篇》开始于1308年以前;《炼狱篇》则在1308年—1312年,《天堂篇》应在1314年以后。
但另一些人却认为,《地狱篇》完成于1308年,《炼狱篇》可能完成于1313年,而《天堂篇》则只不过是在但丁去世时刚刚完成的“初稿”而已。
还有一些人认为,但丁去世的时候,《天堂篇》最后数章并未脱稿,现在我们所见的最后13章实际上是但丁的儿子约各伯续写,并非出自但丁之手。
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但丁何时写作《神曲》一谜无法定论,关于但丁和《神曲》的争论也将无休止地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