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歇后语
㈠ 什么之心,路人皆知填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用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㈡ 歇后语什么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2)之心歇后语扩展阅读:
有称帝的实力却因命短而错失帝位的司马昭:
司马家在司马懿的运作下已经是权倾朝野,司马懿死后,司马家在司马昭与司马师管理下声威更上一层楼。司马昭与司马懿不同,司马昭不但有极高的权利欲,他还有极大的野心,他不仅想当权臣,他还想当皇帝。司马昭想当皇帝的心,已经路人皆知。路人不管天下由谁当皇帝,但是曹魏的皇帝曹髦却不能不管,司马昭这是要抢他的饭碗。
曹髦在司马昭的阴影中越发不安,终于有一天,曹髦再也不能忍受“汝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他叫来几位大臣说:“司马昭想要谋朝篡位,他的野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够在等下去,我要先下手为强”。曹髦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错,司马昭迟早有一天要反,他先下手为强可能会占得一丝先机。但曹髦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他与司马昭的实力相差巨大。
曹髦沉不住气,带着几百人就向司马昭杀去,曹髦这人太可悲,连司马昭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司马昭的亲信杀死。曹髦死于大规模火拼事件,司马昭再也不需要想办法把他弄死了。曹髦死后,司马昭没能顺势登基,哪有刚死了皇帝,自己就上台的道理,这摆明了弑君,会被人骂死的。
曹魏江山在司马昭手中,蜀汉政权也被司马昭灭掉,司马昭想当皇帝,他也能当皇帝,最后却没能当上皇帝。司马昭没能当上皇帝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命太短了,还没来得及登基就死了。
㈢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
成语,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㈣ ( )之心——路人皆知一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内贵乡公传》:“高容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了。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这也成了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