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歇后语大全
『壹』 老北京风趣幽默的民间歇后语大全
老北京歇后语,对屎壳郎情有独钟。动不动就拿屎壳郎打比方,如:屎壳郎戴花儿,臭美;屎壳郎戴墨镜,昏天黑地;屎壳郎滚焦砟儿,没圆(缘);屎壳郎掉粪缸,足吃足喝;屎壳郎趴铁道,冒充大铆钉;屎壳郎变唧鸟儿,一步登天……
老北京歇后语,还总跟老太太过不去。时不时就拿老太太寻开心,如:老太太蹲墙根儿,背壁无齿(卑鄙无耻);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老太太吃烂柿子,嘬瘪子;老太太卖鸡,静擎儿;老太太养鸡,混蛋;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老太太的脸,褶子了;老太太的脚趾头,窝囊一辈子;老太太吃铁蚕豆,暗含着;老太太吃麻花儿,软磨硬泡;老太太喝粥,无耻(齿)下流;老太太抹(mā)铺衬,一层压一层;老太太交头接耳,走漏风声;老太太的嘴,吃软不吃硬;老太太骑瘦驴,严丝合缝;老太太的裤裆,卤(鲁)了吧唧…………
老北京歇后语,对武大郎更是偏爱有加。行不行都往身上安,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武大郎开店,高的不要;武大郎娶媳妇,凶多吉少;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武大郎卖炊饼,小买卖;武大郎穿高跟儿,硬挺着;武大郎的身量,不够尺寸;武大郎坐天下,没人敢保;武大郎捉奸,找死;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武大郎碰上王婆子,好景不长;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武大郎认兄弟,高看一眼;武大郎卖甲鱼,什么人什么货……老北京歇后语,对屎壳郎情有独钟。动不动就拿屎壳郎打比方,如:屎壳郎戴花儿,臭美;屎壳郎戴墨镜,昏天黑地;屎壳郎滚焦砟儿,没圆(缘);屎壳郎掉粪缸,足吃足喝;屎壳郎趴铁道,冒充大铆钉;屎壳郎变唧鸟儿,一步登天……
● 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是踢场子的意思。● 局器:仗义,大方,豪●鸡贼:小气,爽。● 果儿:女人的意思。●尖果:漂亮的女孩。●苍果:老太太。● 孙儿:被泡的男孩。●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尖孙:漂亮的男孩。●傍家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小力巴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点卯: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翻车:即翻脸的意思。●炸了庙: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练武术的人。●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组织。●瞎了: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跟人说自己的事,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摔咧子:发脾气的意思。● 鸡:野鸡的简称。● 这程子: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服软的意思。● 半不啰啰: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未完成。● 大拿:能作主管事的人。●抹不丢地: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 大限:寿数。寿命都是有定数的,死期的意思。●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最后、最终的意思。● 概儿不论: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勺上:连带着把旁人打了、联系上了。● 横:“横是”的简化,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唏溜儿:说话用鼻子吸气,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运气不好,倒霉。●脏了房:人被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 遭践:埋没、糟踏的意思。● 业障:作孽、罪过。● 一绷子:即很长时间的意思。●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猫着: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替:也叫'T',即人民币,属于道儿上的黑话。●妈咪:歌厅的女领班。● 怯勺: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全活儿:卖身,也就是暗娼。●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葛:即脾气各色,古怪。●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 雁么虎:蝙蝠。● 大喇:喇,新土语,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女人。●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雷子:黑话,即便衣警察。● 盘儿:即脸蛋。● 底儿掉:知道对方的老底。● 老坷垃完: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扫听:四处探听。● 张着神:北京土语,留心留意。● 逗牙签子: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类似。● 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玩蝎了虎子:意思是让人摸不着,人较滑头。● 端了: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瞜瞜:北京土话,看,瞧,瞅的意思。● 捞人:人称被拘留帮助弄出来。● 刷夜: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夜间到处乱逛,管不住自己。● 折:读“舌”。犯了案子抓起来。● 折:读“遮”,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完整,尾,读“以儿”。● 应场: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 拿大顶:倒立。● 发小儿:从小一块长大的。● 翻扯: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 老家儿:指父母。● 百年:死的意思。● 迄小儿: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他大爷的: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频繁往返的意思。心里有事,闹心。● 熬头: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总不运动,身体不舒展。攒,读CUAN。● 打卦: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突然大叫的意思。后门桥的茶馆。● 卖山音: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爵儿:职位的意思。● 框外的事: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晕菜:晕了的意思,与“瞎菜”,“完菜”类似。● 炸庙: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脏口儿:教鸟学了骂人话。● 睖:斜眼瞪。● 棒槌: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儿: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哈着:央求、巴结对方。●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灯泡儿: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上赶着:主动的意思。● 姥姥的:不加“的”,单说“姥姥”是反驳的意思。● 南蛮子: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吃黑枣:挨枪子。● 套瓷:套近乎的意思。● 情儿:情人、情妇的简称。●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抻掇:批评、数落的意思。● 裹乱: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拍三角:北京青少年玩的烟纸玩艺儿。●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即分(咔诺童星)
『贰』 谁知道有什么带京味儿的歇后语吗
京味儿的歇后语
http://post..com/f?kz=16032357
京味儿歇后语
“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高12丈多,面阔7间。那时候皇帝赴天坛祭祀必走此门。因此建得雄伟壮观,威风凛凛。您想,前门楼子在建设和维修时必然要搭脚手架,这脚手架能小得了么?民间百姓用来讽刺那些本事不大,假模假式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
“别瞧那小子官不大,不但不办事,还谁都不爱搭理。真是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
“喇嘛的帽子――黄啦”
藏传佛教之僧人通称喇嘛,乃藏语译音,是对藏传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师是也。藏传佛教中又分红黄白……等几个教派。黄教喇嘛着服、暖帽黄色。黄寺、雍和宫等为黄教寺庙。尤其是在每年的阴历正月三十、二月初一,跳布扎时喇嘛的黄色衣帽颇为引人注目。北京人常形容某事没办成半途而废为“黄了”。这句歇后语就是由此而来。
“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
谁都知道,吃月饼应该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可是还没到八月十五就急着吃月饼,有点太着急了(当然,现在就不那么讲节令了,想吃什么时候都有)。这句话是老年间形容那些超前、爱赶时髦的人。
“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
该过阴历年了,三十晚上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就忙着包饺子。老规矩此时不许串门、走亲戚。到了子夜新旧交替、更岁交子。大伙就开始吃饺子了。这时候家中是没有外人的。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几位都别走,随便聊。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
“猫卧房脊――活受(兽)”
喜爱古建的朋友都知道建在房脊上的仙人、异兽,北京人还喜欢用五脊六兽这个词。仙人异兽在建筑的檐角上不仅有消灾祛祸还有主持公道剪除邪恶之意。北京城里,家猫野猫都为数不少。晚上视物模糊,猫一上房蹲在屋脊上,往往被错认为是屋脊上的小兽。由此便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他都作(zuo平声)成这样了,还不学好,活该!这可真是猫卧房脊――活受。”
“买鼻烟不闻――装着玩”
鼻烟可是老北京的东西,由西洋传教士带到中国。气味芬芳,有明目提神之功效还可以通窍、避疫、活血。我想现在如果有鼻烟,大伙都闻闻,没准就不怕非典了。我小的时候有亲戚喜闻此物,茉莉香味诱人,随之偷闻了一点,没想到当时就喷嚏不止,别说,打完喷嚏还真觉得浑身痛快。可惜这东西现在见不着了。解放前前门大栅栏内的天蕙斋鼻烟铺名满京华,京剧界的名人泰斗不少是那儿的常客。
鼻烟壶种类繁多,用料讲究,甚麽翡翠、玛瑙、玻璃内画等极为精制。其中精品多为收藏家持有。假如买了鼻烟不闻只是搁在鼻烟壶里,似有装蒜、装傻充愣之嫌。
“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这里的事我全明白,甭跟我这儿买鼻烟不闻――装着玩”。
“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
据说北京著名的烤肉宛始于康熙年间。数代经营烤肉,选料精致、味道鲜美,慢慢在北京就有了名气,吸引了众多食客。这句歇后语是借助了烤肉宛和宛平县两个宛字的谐音,形容来得晚走的晚。
“瞧见没有,都这时候了他刚来。等到下班就得让他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反之也可以用“吃枣到了卢沟――枣(早)来(宛)晚走”。
“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
以前北京人家做饭、取暖有不少使用的是门头沟的煤。民国年间门头沟大概有三十几座煤窑,由于当时开煤窑能赚大钱,上至官吏下至商人都竞相投资。窑主用尽各种手段剥削下窑的工人,都成了当时的财主。这句话也是当时煤矿的写照。
“这事儿到底怎么办?你倒说呀!甭老跟我这儿装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
“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优优公主 2005-5-12 16:45 回复此发言
--------------------------------------------------------------------------------
2 京味儿歇后语(来学点损人用)
旧京的春节厂甸,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厂甸的风车、大糖葫芦更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春节时卖大糖葫芦的小贩们把一个个山里红串在一根根长长的荆条上,忙得不可开交。此语借用串糖葫芦,形容人们为了某些事情串通一气。
“怎么着,这事就瞒着我一人儿,你们几个可真是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万春亭上谈心――说风凉话”
景山的万春亭是旧京城里的最高点,四面透风。一年四季或凉风习习,或寒风刺骨。北京人一般把一些不切实际或讥讽他人的语言称作风凉话。在这个地方就借用了景山万春亭来表达此意。
“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太庙)”
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家祖庙称太庙。北京人常称赞一些做得非常好的事情为“妙”、“妙极了”。老百姓由此引申借用皇家祠堂的谐音来表达对一些事物的称赞。
“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
老北京城药王庙有不少处,这供奉的药王爷又是谁呢?原来药王爷还不是人们都知道的唐代中医药家孙思邈,而是供奉着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孙思邈、韦慈藏等古代名医则侍立两旁。著名的几座药王庙坐落在东西南北城。东药王庙在东直门里,西药王庙在地安门外,南药王庙在天坛北侧,北药王庙在安定门里。旧京城中,不少老百姓瞧不起病,每年阴历的四月初一、十五为参拜药王爷的日子,到庙里烧香拜药王爷求医者甚众。拜过药王爷之后,能够得到些香灰,有些人在回家的路上还顺便买些野药吃。这香灰和野药咱们都没尝过,其味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北京城中的老百姓就传开了“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
“唱戏的骑马――走人”
大伙儿都知道,在北京“走人”这个词用得挺多。常常是话不投机双方一较劲:“你给我走人,从今以后,你别登我们家门儿”。那怎么又跟唱戏的有关呢?原来传统戏是有一定程式的,传统戏里没有真马,都是用道具马鞭代替。剧中人道:“马来”!当兵的把马鞭送到这位手里,这位一挥马鞭:“众将官,南京去者”!台上众人来回转俩圈儿。当兵的回秉:“此处已是南京”!您瞧见没有,挥挥马鞭,脚下转俩圈儿就等于骑着马走出了数百、上千里地。那时候的北京人无论大人小孩儿都爱听戏,所以把戏里的玩业儿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
这句话是形容事儿办砸了,有时候说事办砸了,也说“崴”了。在北京谁都知道兔儿爷,可能有些年轻人没瞧见过,但都听说过。这兔儿爷(还有兔儿奶奶)是泥捏的,兔儿头人身,有身着铠甲,插护背旗者、有作捣药状者还有正襟端坐者等等形态各异。兔儿爷是泥捏的,浑身上下除了泥就没别的了。
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
这是流传于北京老年间的俏皮话儿,大约出于清初,当时大兴佛教,修庙塑佛盛行,因此就有了专门塑佛的手艺人——堆泥儿的。他们知道佛像多是泥、麻刀(草)和制而成,不信有什么会特殊的法力,因此不会去膜拜。就有了“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
奶茶铺的炕——窄长
沙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
黄胖子的裤腰带——稀松
不敢(擀)——那是煎饼
饼从做法上说,一般有两种:一是烙饼,一是煎饼。前者要用擀面杖或者手压,把面团擀成圆形,放在饼铖里烙制,如馅饼,大饼、烧饼等等;后者用面糊直接浇在容器上,摊成圆形成饼,如煎饼果子等,不用擀,借用谐音有此歇后语。比如:“你敢打这赌吗?” “切,不敢?不敢那是煎饼!赌就赌!”
老太太追电车-----别吹
原来北京的有轨电车的售票员都带有一个哨子,每当乘客上车完毕时,就会吹口哨通知司机发车,就象今天有些带有售票台的公共汽车的电铃的作用一样,老人嘛,行动自然很慢,为了不出意外,所以就不吹哨,等着他上车
案板的黄瓜-----找拍
老虎拉车-----谁敢(赶)呢
兔儿爷掏耳朵----崴(音)泥了。
兔儿爷是泥捏的啊,一掏耳朵,那泥还不得出来?
意思嘛,大伙儿应该知道吧。坏了,有麻烦了。
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
炒肝儿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是由白水杂碎改良而成;白水杂碎以切成小块儿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
因此,老北京就留下这么个歇后语。
炒肝儿中肝其实很少,而以猪肥肠为主。炒肝儿、包子是老北京早点的主力。去年朋友带我去南城“小胖包子铺”吃炒肝儿、包子。我一口气开了5碗,老板都傻眼了。呵呵
轮船打晃儿-----浪催的
十个轧路碾子坏了两个-----叭咯呀路
老太太靠墙看表喝稀粥-----卑鄙无耻下流到极点了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面茶锅里煮西红柿-----糊涂大包还带一肚子酸水
穿着水兵服站在船头上-----装押艇(丫挺)的
厨子弯腰-----找勺(打人之意)
案板的黄瓜-----找拍
坛子里放炮竹-----想不开
锔碗的戴眼镜-----没茬找茬
苍蝇坐月子-----出去(出蛆)
耳挖勺里炸芝麻-----小咕嘟油
放屁拉抽屉-----遮丑的事
老太太看地图-----这刚哪(儿)到哪(儿)呀
死孩子放屁-----有缓儿
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
『叁』 北京的俏皮话有什么
九点一刻——横着
酱肘子——绷盘儿了
水蝎子——不怎么蜇
屎壳螂变唧鸟—— 一步登天
绿豆蝇坐月子--抱蛆(屈)
二两棉花——单弹(谈)
猴吃麻花——蛮拧
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
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儿什么鸟儿
下雨天打孩子—— 闲着也是闲着
佘太君她妹--折菜花了
四两嘎鱼——炼了半斤油(比喻吹牛不着边儿)
背手撒尿——不扶(服)
腰里别着死耗子——假充打猎的
穿海魂衫站甲板——装押艇的(装丫挺的)
木头眼镜——看不透你
土地爷掏耳朵——崴泥
打磨厂的大夫——董德茂(懂得帽儿)
驴槽改棺材——盛人(成人)了
耗子尾巴长疮——没多少脓水儿
瘸子的屁股——邪门儿
裤裆里拉胡琴——扯蛋
老头拉胡琴——兹古兹(自顾自)
兔子进磨坊——充什么大耳朵驴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