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典故
❶ 求"玉人"的典故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昙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帻。”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系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
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分别是引用什么典故何意
这两句分别引用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的《博物志》和唐代文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这两句译文:月光沐浴着大海,使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红日煦照蓝田,良玉也会化作云烟。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锦瑟》。
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如下: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2)玉山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❸ 良田种玉的典故
唐卢纶《送王尊师》:“种玉非求捻,烧金不为贫。”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回杨公答伯雍,洛阳县人也。……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卜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壁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壁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也。名曰‘玉田’。”
唐李商隐《喜雪》:“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喻雪景,比喻田中铺满雪花,如同种了晶莹的美玉一般。
❹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的五个典故的出处和解释
1、庄生晓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此典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究破灭。正如周汝昌所说的“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2、望帝春心
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典出自《蜀记》。《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杜宇托春心于杜鹃,佳人托春心于锦瑟,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浑然天成。锦瑟繁弦,哀音怨曲,何尝不似杜鹃啼笑那般凄悲动人!
诗人借此典故喻其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
3、鲛人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典出自《博物志异人》,其中说道:“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传说珠生于蚌,蚌居于海,月明宵静之时,蚌向月而开,得月华以养其珠,始极光莹。皎月泻于沧海之上,如明珠漾荡于泪波之峰,此处月似明珠,珠以泪喻,鲛人泣泪,却颗颗成珠,奇情异景,高旷皓净,却难掩凄寒孤寂之情。
诗人借此典意在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如沧海遗珠,美好理想破灭之后只剩下满眼不尽的泪水。
4、蓝田日暖
这句话出自陆机的《文赋》中的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则川媚。”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过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李商隐的这句“蓝田日暖玉生烟”当是用此典。据《长安志》载:“蓝田山在长安县(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并名玉山。”传说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故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诗人借此说明理想情思与追求幻灭后的迷惘和矛盾,对于高洁的追求,诗人是热情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接近,只好哀思叹惋。(唐洁)
5、良玉生烟
源自南北朝干宝《搜神记》。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诗人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