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世界商业典故

世界商业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29 16:39:49

① 古代销售第一人 或者古代销售的典故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中国经商之鼻祖。

白圭生于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代,曾经在魏国做高官。他是东周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誉满天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对其事迹有详细记载,并称白圭为“治生祖”。即经营民生之鼻祖,经商业之祖师爷,并说到:“白圭其有所试,能试有所长,非荀而已矣。”就是说他不仅有丰富的经商实践,而且他还十分善于经商。他的经商理论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颇有见地,富有成效。

“乐观时变”: 预测市场行情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价,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一次,商人们一窝蜂地抛售棉花,价格被压得很低,白圭见状,便吩咐手下的僮仆挂出收购棉花的招牌,一概收尽他们手中的存货。后来,由于连绵不断的阴雨,棉花严重欠收,那些手中已经没有棉花存货的商人开始四处寻棉。这时,白圭便以高出收购价的价格卖出了全部库存,以赚取利润。

白圭非常重视对年景丰欠的预测,注重研究气候变化的他,总结出了粮食生产丰、灾的规律。他指出:“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意思是说,在十二年的一个周期内,有若干发展变化的规律可循,一般每隔三年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比如,前三年中有了一个好年景,那此后的第三年往往就是大旱之年,而大旱之后又是涝年,涝年之后又是好年景。而好年景和荒年之间,谷物的价格也会有一倍的差异……白圭还强调,从商要树立正确的“取与观”,一旦出现机遇,就要像鹰扑猎物一般果断,毫不犹豫。理财不可迟疑观望,坐失良机。《史记·货殖列传》说白圭“趁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极为生动地描述了他理财决策中雷厉风行的精神。

白圭为国理财,常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在经营上从不嫌弃小惠小利,也从不靠诡计进行欺诈。他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欠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援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具体做法是:如果一个地方盛产蚕茧,就购进这些产品,而用谷物等其他当地缺少的东西去换。如果一个地方粮食丰产,就去购进他们的粮食,然后用丝、漆等类必需品去和他们交换。这样就使全国的货物得到流通,既利于人民生活,又能从中赚取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又利民。

薄利多销 眼光长远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白圭一直主张“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的经济思想,即为了让自己的经济利益增长,在经营和自己吃饭时需要选取差一些的谷物;而如果是为了做种子,使来年丰收,就要取上等的种子,因为只有上等的谷种才能使谷物产量增加,才会有好的收益。在白圭生活的时代,谷物是市场上最大宗的商品,消费者通常是一些平民,他们的消费要求是填饱肚子即可,因而商人主要配备的货物应是下等谷物,而不是替贵族和大地主等少数人提供的上等谷物,以此达到利薄多销的目的。优质的好种子是庄稼人获取财富的基础,也是商家货源质量的保障,所以提供好谷物给农民播种,既照顾到农民的利益,又体现了商人的长远眼光。

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是白圭所奉行的经营圭臬。白圭追求大利,但他认为大利不一定要靠经营昂贵商品或靠在交易中卖高价来实现。昂贵的商品非一般人购买力所能及,销量有限;低廉的商品反而是大众必需品,需求量大,照样有利可图。同时他也很重视商品质量,认为质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赢得信誉,货硬才会有市场。

崇尚简朴,“与僮仆同苦乐”

先秦时期,诸子大都肯定“俭”而否定“奢”。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墨子曰:“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管子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可见,崇尚节俭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识,尤其儒家的崇俭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古有训诫:成由俭,败由奢。一般来说,商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奢侈挥霍,视钱如泥沙;一种是俭朴自守,希望一文钱掰成两半花。与勤劳相连,节俭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条。伟大的商人懂得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勤不得,不俭不丰”,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聚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经商的时候,节俭就是对成本的节约,成本的节约就意味着产品利润空间的增大,所以,节俭与成本会产生聚变效应,即节俭会导致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白圭因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然而他在生活上毫不奢华摆阔,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史记•货殖列传》中介绍说:白圭一贯“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而对于下人僮仆能“同苦乐”。这种难能可贵的操行,也是白圭能在商业上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② 本人要关于商贾的所有有关的典故解释注释等等,悬赏200

直接来在自网络里查不就得了么~

http://ke..com/view/694474.htm

③ 巴非特是谁啊有什么典故

股神啊!!擅长的是看出股票的潜力,然后长期持有,获得丰厚利润——向我们这种没资金的草民是玩不起的……
经典语录:“当人们畏惧的时候,我贪婪;当人们贪婪的时候,我畏惧。”

④ 关于财源广进的典故

财源广进好 ,而“招财进宝"忌讳多
古往今来,商业是聚集财富的标志。而从事商业的人,也都希望借助商业活动而使财源广进、金玉满堂。在旧时,商人们走南闯北,历经辛苦,他们害怕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因此凡是与“财”有关的行为和语言,都成了商人们最在乎的细节。营利是生意人的重要的目的。只要一开张,就希望有好的开始。因此凡是与经商主旨相违背的言语、行为都成为禁忌。虽说各行各业的具体行为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多敬财神,忌讳亵渎神灵。如稍有疏忽,便会认为于生意不利,因此都严加禁忌。
1.言语禁忌
对于商人们来说,“讨口彩,求吉利”的做法在商人眼中非常重要,很多语言上的禁忌已成为各行业经商者共同遵守的习俗。例如,对于财神,商人都是很敬重的,不得直呼财神名讳,如管利市财神叫关羽,管增福财神叫比干等均为犯忌。此外,商人也必须尊敬本行业的祖师爷,也不可以直呼祖师的姓名。
实际上,所谓财神并非单指财神神龛、神像、神位,而是引申到各种象征财神化身的东西。例如店铺招幌、标记就是“招财进宝”的象征,在商人心目中最为神圣。每天挂幌子,必须说“请幌子”,忌讳说“挂”。旧时香蜡铺卖财神像,包括其他神像,忌讳说“卖”,必须说“送”,否则便视为对神不敬,营业也会受影响。重大节日,如春节、祖师圣诞、祭财神之日,忌说不吉利的话,尤忌话语中带着与“赔”谐音的字眼。相传旧时经常有伙计不懂这些规矩而被掌柜辞掉的例子,像“破”、“灭”、“酱”(降)、“倒”、“坏”等字眼也皆在禁忌之列。四川西部的农村集市贸易中,在商议买卖猪或牛的价格时,人们通常忌说整数,认为整数有尽头的意思,这样,不吉不利,买回去的牲畜难以喂养。
此外,卖猪必用绳捆缚牵出,但出卖时,必须要回绳索,认为连绳索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带走,以后养猪不吉利。卖猪头要说卖“利市”;顾客买结婚用品,如果失手敲碎,掌柜要说“先开花,后结子”:买药忌嗅,认为嗅过的药失效,递给
买主时应说“送补药”。药店、棺材店的经营者,送客时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否则,顾客以为是在诅咒人家“再得病”、“再死人”,就事与愿违了。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