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一言堂的来源典故

一言堂的来源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22 12:42:21

① “一言堂”在历史上有什么典故

旧时某些商店吹嘘自己出售货物不讲二价,自称“一言堂”。现多指作风不民主,不听取大家的意见,一个人说了算。

② 求下列词语来源典故

有些词只有典故,没有来源。
古稀:源于杜甫《曲江》一诗,原句为“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孩提:这个没有具体来源把
桃园: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铜臭:出自《后汉书·崔实传》。
泰山:将碧霞祠的面积缩小刊载文《也说“有眼不识泰山’》,。“泰山”亦可还仗依岳父权势,由九品官摧升作为岳父之别称。
替罪羊:“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
一字师:齐己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三不知:从苟寅的口中概括并流传下来的
东道主: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安乐窝:见《宋史、邵雍传》
一言堂: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
刘海儿:清朝王韬的《淞滨琐话》
乔迁:语本《诗经 小雅 伐木》
问津:《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推敲: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
断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下榻: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
只知道这些了,实在抱歉拉~

③ 古稀的典故来源_,泰山(只岳父)的典故来源_,一言堂的典故来源_,三不知的典故来源_

古稀的典故来源?_?,泰山(只岳父)的典故来源?_?,一言堂的典故来源?_?,三不知的典故来源?_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
按照旧例,随皇帝参加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为他提升了四级,成了五品官.当时八、九品官穿浅青色或青色官服,五品官穿浅绊色官服.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为排色,觉得奇怪,过去问他,郑锰支支吾吾不好回答.
这时玄宗身边的宫廷艺人黄幡绰一语双关地代他回答:“此泰山之力也!”
唐玄宗心照不宣,便蒙混过去了.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长”,又转将妻父称作“岳父”、“岳翁”、“岳文”,连带著称妻母为“岳母”或“泰水”.
旧时商店挂的匾额,上写“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价。现多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不能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与“群言堂”相对。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唐弢《“齐放”与“争鸣”》:“特别是在他们当权的时候,必然要以‘一草独放’替代百花齐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争鸣。”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④ 一言堂的意思

在旧社会某些商店吹嘘自己卖货不讲二价,自称“一言堂”,用来欺骗顾客,更多地赚钱。

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也有比喻办事雷厉风行,一言九鼎的意思。出处: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4)一言堂的来源典故扩展阅读

近义: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⑤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园、替罪羊、一字师、三不知、东道主、一言堂 它们的来源典故

1、知音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⑥ 知音、一字诗、古稀、三不知、一言堂、东到主的典故来源。

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一”字诗典故:

1、宋·司马光闲暇时喜爬山,一次登山至山岭,见两年轻人坐石上论诗,听其即景作诗,但并不高明,有些滑稽的句子引得司马光禁不住独自笑出声来。一年轻人觉得这笑声中带有嘲讽,就转过身来,很不客气对他说:“你笑什么?难道你也懂诗?”司马光没有直接回答,而眼里闪动着和善的目光,不紧不慢地吟道:“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话音刚落地,两个年轻人哈哈大笑说:“这也算诗吗?简直是大白话,这样的诗句,连三岁小孩也会作呀!”司马光并不生气,依然脸带微笑,接着又抑扬顿错吟诵:“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归一望。”这两句诗一出口,两个年轻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竟能胸藏天地,放眼四海,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为自已刚才的无礼感到羞愧。
古稀”典故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