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21 11:23:01
Ⅰ 为什么说脚下拌蒜典故出处
脚下拌蒜:走路不抄利索。
辫蒜辫袭子这个行为称为拌蒜,将一头头蒜交叉辫在一起,引申为将两条腿辫在一起,走路不利索。
例: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二强子)两脚拌着蒜,东一晃西一晃的扑过来。”
拌蒜:指走路时两脚常常相碰,身体摇晃不稳:酒喝多了,走起路来两脚直~。
嘴里拌蒜指说话不利索。
拌蒜方言也指行路费力,两脚相碰致身体摇晃欲倒。比喻技艺不精,作事不利。常出现足球体育节目中,比如说某个球员脚下拌蒜,比喻球艺不精。
(1)脚底典故扩展阅读:
“铁娘子”脚下拌蒜: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作为首相第一次访问中国、个人第二次访华。两天后,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商讨香港问题。
会谈结束后,“铁娘子”从大会堂北门离开。走下石阶时,撒切尔夫人向守候在会场外的记者微笑致意,却不慎“脚下拌蒜”、摔倒在地。这一情形经由电视转播,引发众多媒体对谈判进程的猜测。
1984年,经过长时间外交努力,“铁娘子”接受中方主张,达成《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上,第三次访华的撒切尔夫人感慨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Ⅱ #天津# #方言# 我想问问,天津话里九地一词有啥典故来源么
九地是“脚底”的读音异化了。其实就是指脚下眼前地面的意思,天津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员多,被外地人用家乡口音读成了“九地”。至今天津周边区县仍有脚底的说法。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