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意象寓意
㈠ 杜鹃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杜鹃花在春、夏开花,花朵繁密,花色丰富。花期长,开放时节热烈奔放,鲜艳夺目,如火如荼,是深受中国人民热爱的名花之一。它是热情纯真、吉祥美好的象征。四川少数民族把杜鹃花叫“索马花”,苗族则叫“麻雅王”。朝鲜族人把它叫“金达莱”,朝鲜语里的意思是“永久开放的’花”。朝鲜人民用它象征长久的繁荣、喜悦、幸福,“金达莱”也理所当然成为朝鲜的国花。有歌曲赞唱:“千朵花万朵花,比不上金达莱花。”西藏人把杜鹃花叫“格桑花”,用“格桑花”来比喩对新生活的赞美。 每年的黎族“插花节”、“火把节”以及苗族三月三“跳花节”等少数民族的节曰也是在杜鹃花盛开时举行,处处载歌载舞,风情浓郁。井闪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将杜鹃花作为春天和革命胜利的象征。
㈡ 杜鹃,燕子,喜鹊,鹤分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杜鹃——哀怨、思归。悲惨,凄恻。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燕子——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燕归,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炎《高阳台》)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唐代郭绍兰《寄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曹雪芹·《红楼梦》)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喜鹊——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
一种对美好的希望。
鹤:有高洁,长寿。隐居的象征。
一、情义中国古籍文学里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维护子女,甘愿牺牲.
二、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
三、隐逸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
四、报恩。中国文学里常有对鹤知恩图报的描述。
五、鹤被认为是可存活千年的动物,象征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