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醉杏林典故

醉杏林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19 10:31:01

A. 【医药典故】杏林、橘井的典故

杏林典故
相传 三国 吴 董奉 隐居 庐山 ,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回年蔚然成林。后因以“答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宋 秦观 《念奴娇》词:“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参见“ 杏田 ”。
============================

橘井
相传 苏仙公 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杏林中作生涯,橘井内为活计。”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

B. 杏林的典故由来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
【典故出处】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呵呵,难道说网络上讲的就不是吗?内容已经很清楚了,说的也明白。
关于道家南宗二祖石泰也有过类似说法,讲病者必在其住所前植杏一株,久而成林,石泰自号杏林,济世惠民,光耀千古。但却也没明说就是根据北宋石泰而来杏林。

C. 杏林 典故出处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

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

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3)醉杏林典故扩展阅读:

董奉在庐山遗迹颇多,根据资料和史实可以确定:有他居住的杏林草堂,称为董奉馆,后在此处又曾建杏坛庵;有后人祭祀的太乙宫、真君庙、太乙观、太乙祥符观等

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记录了这些故事。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D. 杏林的来历

杏林出自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的事迹。

董奉是三国时吴国侯官县的名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董奉年少时即开始学医,他对功名利禄非常淡泊,曾隐居于庐山修道,人称“董仙”。

传说他医术高明,前来求医的人非常多,但他治好病后却从不收取病人的钱物,只要求病人痊愈后在他的住宅周围栽种杏树,作为报答。所植杏树的数量视病情轻重而定,病情重的栽杏树5株,病情轻的栽杏树1株。

如此下来,历经数年,其所居之处郁然成林。每年到了杏子成熟的季节,董奉就在树下堆一个草仓,用杏子换取谷物,再拿得来的谷物救济贫民。据说至今在江西九江董奉原来的行医处,仍有一片杏子林。

后世遂以“杏林”代指中医界,并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医术高明及医术高尚。此外,也将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称为“杏苑”。

(4)醉杏林典故扩展阅读

杏林始祖——董奉人生事迹

董奉,字君异,东汉末年东吴侯官(今福建长乐)人。据史料考证,董奉出生于公元169年,公元204年离家出道行医,经过几年医学实践,名声大振。

据《三国志》记载:“裴注——葛洪神仙传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捎)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 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文中的“燮”为七郡总督的绥南中郎将。按当时官吏设置制度,绥南中郎将应有医官服侍。连专职医官都无法治愈士燮的病,遂请董奉施治,可见董奉的医术高超。他使燮起死回生被称为“医仙”。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专权,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加之水旱蝗灾连连不绝、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高举“苍天已死,黄 天当立”的大旗,发动了震撼东汉王朝统治根基的著名的“黄巾起义”。

作为太平道教徒的董奉,从黄巾起义军的骨干到成为著名的“医仙”,位列“建安三神医”,说明他饱受起义失败的悲怆之后,以施医疗疾作为他流亡安生立命之本。

他选择交州一带行医安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军阀势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测,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选择庐山为隐居之地。在庐山,董奉施医济世,开创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以及药食同源的杏林园。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