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使用
① 应该怎样适当地引用谚语
谚语本来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不过不要每两三句话里就有一个谚语。用了太多的现成说法,会使人听了觉得油滑,而且使人眼花缭乱。偶尔地,在适当的地方,用一两句谚语,就显得很生动、很有力量。
少用夸张的词语
夸张的词有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如果用得太多太滥,或是用得不恰当,反而使人不相信。
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话;你所看的书,不可能每一本都是最精彩的;你所认识的朋友,不可能个个都是最可爱的。
不要到处都用“最”、“极”、“非常”、“无限”等词,如果在你这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你怎样表示呢?
难道你要这样说:“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的人。
杜绝令人讨厌的言谈习惯
克服言谈失礼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谈习惯,尊重他人的言谈习惯同时也能获得他人对你的尊重。如果你发现别人都不太喜欢与你正经交谈,而你想改变这种状况时,可以做多种努力,检查一下自己在言谈习惯中是否有失礼行为也是方法之一。你可以通过熟悉你的同学或朋友来了解自己是否在言谈中有下列失礼的情况。
①经常性急地打断别人的谈话。
②常常一口否定对方的观点,比如说,“绝对不可能像你说的……”“你说的根本不对头……”
③常有“别瞎说”、“胡说八道”、“你真蠢……”等不礼貌的口头语。
④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调和口气来取乐。
⑤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或常带有“懂不懂……”“我说的……”之类的口语。
你可以自我检查,也可以邀请他人帮助观察。
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让他人有意在交谈中模仿你失礼的表现,加深对此行为的认识。
针对失礼制订小小的修正计划,加强对自己所用语言的注意。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①每次开口说话之前,先做一个将两手的大拇指对碰一下的动作,暗示自己要尊重他人。
②开口之前先自问一句:“他的话是否说完了?”如果一开口,发现别人还没有讲完,应该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打断了你,请接着讲。”
③一旦发现对方观点与自己相左,不要急于否定,先设法去理解对方是怎么看的,考虑一下他的道理,这样便不会轻易否定了。
防止“祸从口出”
生活中,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造成对方怒发冲冠,大打出手或者扭头就逃的情境常有发生。要知道,我们所说出的话能让人产生心理、肌体、情感的反应。
①心理反应——由于你的言语,致使他人改变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②肌体反应——你说出某句话使对方感到紧张或引起一场殴斗。
③情感反应——你表达出的信息使他人感到恼怒,或者愉快。
② 谚语名言的运用。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者能成人上之人,骄傲者将成人下之人。
③ 人们会在生活中使用什么谚语
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场合中使用谚语,并以此用来作为裁定一件事情的标准,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船稳不怕风大,有理走遍天下”、“上梁不正下梁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者作为劝谏某人的箴言妙语,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或为自己的过失辩解,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贤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等等。
谜语,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传统”问题或者说难题。这里所说的“传统”是指以口头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属民间世代传承的谜语,而不包括文人墨客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