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朱温的典故

朱温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15 02:04:49

⑴ 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

1、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2、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后,李渊率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派兵6000渡河。十月初四,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兵力达20余万。二十七日命诸军攻城,十一月初九占领长安。此战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础。

3、唐灭西秦之战

唐灭西秦之战是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间,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击灭陇西(今六盘山、陇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割据势力西秦薛举、薛仁杲父子的作战。

4、浅水原之战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

5、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

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逃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欲投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

⑵ 铸成大错的典故

唐朝末年,田承嗣镇守魏博任节度使,他招募六州矫健勇猛的武士五千人,组成牙军,用来保卫自己,作为心腹亲信。从此,父子相继,骄傲专横,嚣张难制。

后来,魏博改为天雄,节度使由罗绍威接任。罗绍威对牙军感到十分厌恶,可是自己力量小制服不了他们。

当时,任宣武节度使的朱全忠因征讨黄巢有功,被封为梁王,也就是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罗绍威于是就想借用朱全忠的军队,帮自己诛灭牙军。果然,罗绍威在朱全忠的帮助下,破坏牙军的弓弦、铠甲等兵器,将牙军全营都杀死,连婴儿幼童都不放过。

虽然牙军被消灭了,可是朱全忠并未撤军,还在魏州留居半年。罗绍威供给他们军需,所杀牛、羊、猪近七十万钱,物资粮草与此相当,贿赂赠送的财物也近百万,等到朱全忠离开,府库所储存的粮食物资全空了。

罗绍威虽然除去威胁自己的牙军,但魏博兵力却从此衰弱了。罗绍威因此非常悔恨,对人说∶“聚集所属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铸不成这次大错啊!”

罗绍威所说的“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这两句话,其实就是说,求助于朱全忠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后来,人们把这两句话浓缩为“铸成大错”这句成语,用来比喻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

⑶ 黄巢起义是什么典故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接续十几年。

官逼民反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点。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了反抗之路。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100人发展到3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800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驻防期满,上司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于是,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动起义。兵士们从桂林向北进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20万人。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的起义的规模也更大了。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闻,涌现出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对起义军束手无策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地方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地方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黄巢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锋,互相观望,唐王朝束手无策。

招安失败

唐王朝见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法。在起义军攻下蕲州(今湖北蕲春)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听到有官做,迷了心窍,表示愿意接受任命。黄巢得知这个消息,气极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到王仙芝那里,狠狠地责备王仙芝说:“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去?”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是血。旁边起义将士也你一言,我一语骂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亏,只好认错,把唐朝派来的宦官赶跑。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今湖北境内)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会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起义军势如破竹

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官军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县);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一直打到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岭南地区发生瘟疫。黄巢决定带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荆南节度使王锋、淮南节度使高骈集合大批官军沿路拦击,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高骈推说得了中风症,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各地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吓得大哭。

起义取得胜利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满山遍野,飘扬着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天动地。唐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烧掉营寨,四下逃命。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带着妃子和宦官头目田令孜,逃到了成都,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们。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候,朱温竟投降了唐朝,做了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15万迎战,结果大败,只好撒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准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黄巢起义摧毁了魏晋以来腐朽的士族势力,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唐王朝的灭亡

当一个王朝历经了太久的衰落以后,也就再也找不回历史的合理性了。

朱温投靠唐王朝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本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很受黄巢的重用。可正当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金贯”,派他镇压起义军。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在庆功宴上想害死李克用,李克用拼命逃出才保住性命,从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唐昭宗即位后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但却失败了,反而被宦官软禁起来,另立新皇帝。朱温利用这个机会,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

朱温自立

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13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朱温就是梁太祖。于是,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王朝到此就寿终正寝了。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