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寓言长于辩论

寓言长于辩论

发布时间: 2022-11-13 06:49:56

『壹』 求一则寓言故事,是讲一个神学家和一个科学家辩论的故事。

3个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屈原沉江,范蠡和文种
3个寓言故事:丑女效颦,唇亡齿寒,不知己丑专
3个安徒生童话:拇指属姑娘,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2句鲁滨逊漂流记里的名言:1,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2,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贰』 先秦诸子百家中最擅长辩论,循循善诱,因势力导多用比喻和和寓言的是

先秦诸子百家中最擅长辩论,
循循善诱,因势力导多用比喻和和寓言的是
纵横家

『叁』 寓言是什么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距我们今天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当时也正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也是中国古典寓言产生和成熟的鼎盛时期,这种现象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别有缘故?我以为,可以让那些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去再作一番深入探讨。

说到寓言,许多人经常把寓言与故事相提并论。严格地讲,寓言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二者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从理论上说,寓言应当高于和精于故事,或者说,是故事中的精粹。因此,能写出故事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寓言。

我以为,寓言要写得好,能够广为流传,就必须构思奇特,结构巧妙,简洁明了。浏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无一不是这样。但仅就这一点,说到容易,做到很难,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非常的思维方式。

还有一点,我认为,伊索寓言也好,拉封丹寓言也好,还是克雷洛夫寓言也好,虽然这些都是世界公认的经典寓言,早已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名字也因此在世界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成为举世闻名的三大寓言文学家。但今天细读他们的作品,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也许只有他们各自作品中的一少部分,其余的则已被人们淡化或遗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人情,文化观念,进步特征,也有一个时代的社会弊端。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们,正是从自己生活的时代出发,来褒贬社会,针砭时弊的。而历史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社会的种种现象,也都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果要求作家们,那怕是经典作家们的每一篇作品,不仅符合当时时代的特征,也同时符合以后历史发展的要求,那就未免太苛求了,这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些经典的作品是永世不朽的,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知识形态,也同时符合人类各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共同的道德准则。

在我们的记忆中,诸如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之类的寓言,已经影响了我们所亲历的几代人。这些寓言除了具有道德训诫和是非判断的功能以外,对于开启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判断力、辩驳力,甚至增加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感情,都不无裨益。

说到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我以为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一是形成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风格,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流传中最终以成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成为文学典故。二是具有寓意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许多经典的寓言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依然上口,其表意严谨,准确得当,巧譬善喻,恰到好处,恐怕就在于此。

但是,中国的寓言与国外一些著名寓言相比较,应该说也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它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而对于少儿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相对较弱。比如说,我们可以对一群三五岁的孩子讲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而我们却不便去对他们讲诸如完璧归赵、优孟衣冠、暗渡陈仓、杞人忧天之类的故事。

如果细想一下,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寓言中的主角大多是以人物为主,并且多为成年人;而国外的著名寓言则大多是以各种动物作为主角的,这在文学上叫做拟人化的写作方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如果追根问底,恐怕就是和不同寓言的起源有关。中国经典的寓言,当初并不是由文学家和教育家编写的,而是由担任士大夫的贵族政治家或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根本与幼儿少儿无关,而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或社会上层人士。所寓的道理,当然也主要是针对治国方略、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而言的。请想一想,这样的内容怎么会适合于讲给小孩子听呢?

近日,读到钱钟书先生一篇关于读《伊索寓言》有感的文章,很受启发。先生将《伊索寓言》中的九篇故事拿来作了发挥演绎,算是他读后的感悟和评论。其实,也是他借这些寓言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再创作。读后使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原来寓言还可以这样写!钱先生在文中还引用哲学大家卢梭的话:认为寓言不适宜儿童去读,因为那样会把童心的纯洁天真引向奸滑,狡诈,会使他们心术不正。先生接着戏言道:其实卢梭错了,我倒以为,这些寓言会把儿童引向更加幼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欺骗和狡诈远比寓言中的要复杂、可恶得多,读了寓言,儿童们反会把生活看得简单化了。因此主张儿童不宜去读寓言。

对于以上的话,我以为我们应该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去领悟和理解,同时去反思:寓言到底是什么?它应当怎样写才对?它要不要变化以及该怎样变化等?

我还认为,寓言的创作,无论它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它的辛辣的讽刺性和尖锐的抨击性。虽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具有讽刺和抨击的味道,但在每一个时代,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的批评与批判,都总是要借用寓言这种特殊载体的。因为它不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也同时具有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特点。

当然,所有类型的寓言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也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复杂又简单,不同的寓言有不同的过程,不同的寓言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过程。这些话如果一说起来就会很长,而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讲什么关于寓言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所以,写到此就为止了。

『肆』 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语言比较精辟简练,结构相对简单,表现力极为丰富。

2、寓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寓言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主人公比较随意,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4、寓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托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4)寓言长于辩论扩展阅读:

寓言注定是一种弱于并低于历史的写作,因为它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其源头是非儒家的道家“异端”。然而寓言式阅读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见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真正具有意义是在其说教和哲学的层面上。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

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