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典故
起死回生
qǐsǐhuíshēng
[释义]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语出] 《太平广记·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正音] 回;不能读作“huī”。
[辨形] 生;不能写作“声”。
[近义] 妙手回春 死而复生
[反义] 不可救药 病入膏肓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也可用于讽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死去活来”有别:~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多用作定语;一般不作补语;“死去活来”只适用于人;不适用于物;多用作补语;一般不作定语。
[例句]
①老中医王大夫真有~的本领;经过抢救和细心治疗终于把病人救过来了。
②据说华佗医术高明;能~。
[英译] bringsb。backfromdeath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扁鹊来到虢国行医,听说虢国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于是请求进宫察看。扁鹊来到太子床前,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太子大腿内侧还有微温,耳朵里还有鸣音,于是说:“太子只是严重昏迷,还可以救活!”扁鹊用针灸的方法使太子回过气来,又在太子身上热敷一会儿,终于使他苏醒过来。扁鹊又开了药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药后,便完全康复了。
虢国国君再三向扁鹊道谢,扁鹊说:“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2. 成语起死回生的典故
起死回生
【近义】妙手回春、死而复生
【反义】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释义】把快要死回的人救活答。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用例】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的力量。(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3. 起死回生成语故事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典故】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明·张岱《鲁云谷传》
【释义】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相近词】妙手回春、死而复生、起死回骸
【相反词】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扁鹊的简介: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起死回生的典故: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本名秦越人。据传他少时曾从长桑君学医,擅长诊脉,能够洞察内腑五脏的症结,医术极为高明。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