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折箭
㈠ 寓言三则的阿豺折箭翻译 一定要详细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词语解释:
(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
(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 (3)谓曰:对……说
(4)奉:拿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母弟:同母弟弟
(7)汝曹:你们。曹,辈
(8)摧:折,毁灭、崩坏
(9)戮力:合力,协力
(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翻译: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㈡ 文言文:阿豺折箭 的意思! 求助!!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来的.意思是阿豺折断箭.教他的儿子: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㈢ 折箭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阿豺折箭的寓意启示: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是要珍惜。都是兄弟,身上流着相同的血脉,要互相友爱扶持,不能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要爱亲人。家人之间更是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做任何事大家都要团结起来,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只有团结才能激发智慧和力量。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3)古代寓言折箭扩展阅读:
阿豺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上表,进献土特产。这仅仅是个开端,此后,历代吐谷浑王频频地向中原王朝遣使进贡,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在阿豺生命垂危之际,所做的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阿豺折箭遗训的故事。
㈣ 折箭之喻译文
译文:
吐谷浑的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他将要病逝时,命令他所有的儿专子每个人贡献一支箭。属拿出一支箭给他的弟弟慕利延,让他折断这支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柴又拿十九支箭让慕利延折断它们。慕利延不能把箭折断。阿柴告诉他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折断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说完后他就死了。
原文:
《阿柴折箭以喻》故事讲述,吐谷浑阿柴有子二十人。病笃,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汝曹知之乎?孤者易折,众所难摧。戮力同心,社稷可固。”言毕而卒。
注释:
①吐谷浑: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名族
②戮力:尽力
③笃:重
④授:交给
⑤喻:告诉
⑥摧:折
㈤ 《折箭》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