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山典故
⑴ 林氏有哪些典故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1)父子山典故扩展阅读:
林氏每两年举办一次恳亲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宗亲会议,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林氏宗亲加入。
在福建省南安市内厝,每年在农历十月廿五举办比干殉国的纪念活动。在比干出生地河南的卫辉,则在四月初四举办诞辰纪念日,形成南北春秋两祭的格局。
1994年起,南安官桥内厝发起成立了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开始深入研究林氏源流,协助各地林氏寻根问祖。韩国林氏中央宗亲会会长林香淳介绍,在韩国江华湾平泽地面,也有石碑和林八及铜像。
中韩之间,石碑彼此遥相呼应。每年春天,韩国的林氏宗亲都会在铜像处举行祭拜活动,韩国林氏还多次到泉州参加祭祖活动。
⑵ 关于父子绝交的典故或成语是什么
恩断义绝、
一刀两断、
割袍断义、
老死不相往来、
割席断交、
分道扬镳、
断羽绝鳞
⑶ 有哪些典故是讲父子之间的故事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割肉还父
是父子之间的故事
但卧冰求鲤是继母与继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虽是轿子,但是是曾子说服妻子诚信做人,从而教育儿子
⑷ 泰山的历史典故
泰山的历史典故:
天禧年间,宋真宗封禅泰山,大兴土木修建岱庙,动工那天,全国各地有名的木匠都请来了,大家不分昼夜,紧张地忙碌着,其中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整天在工地上转悠,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可从不见他伸手干一会儿。
许多木匠虽然有些不满 ,可又看到他这般年纪,也不好把话说明,都无可奈何地说:就让这老头儿混碗饭吃吧。
这一天,老头吃完了饭,对大伙说:我不能光闲着,做几个墨尺给大家用吧,“不一会儿,老头就做了几十个,趁大伙休息的时候分给了大家。许多人都觉得好笑
这老头真是的,墨尺谁不会做,总共不过一拃长,一袋烟的功夫就能做几个,谁稀罕!许多人接过来就扔了,只有一个姓李的木匠细心的收了起来。
过了几天,李木匠的墨尺断了,就拿出老头给的墨尺来用,奇迹出现了,李木匠用墨尺在木头上划线,木头即刻顺着墨线分成了两半,大伙一见,都纷纷去找自己的墨尺,哪里还找的到,大伙这才明白,原来那老头就是鲁班师傅。
从那之后木匠就开始把墨尺叫做斩木剑了。
可笑凡人俗世目,不识神仙真面目。
(4)父子山典故扩展阅读: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表3),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
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
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⑸ 关于父子的诗歌或典故
唐 - 唐无名氏 - 裴勋父子【年代】:唐
【作者】:唐无名氏
【题目】:裴勋父子
【内容】:
矬人饶舌,破车饶楔。
(父属盏云:“裴勋饮十分。
”)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
(勋复父盏云: “十一郎亦饮十分。
”)
⑹ 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造的“米点山水”有什么典故
米芾、米友仁父子,历史上称为大小米,二人所创造的“米点山水”,影响极为深远。小米名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小字虎儿,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继承家学,善书画,北宋末受到徽宗赏识,南宋时又得到高宗礼遇。“其所作山水,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每自题其画曰墨戏。”进入宫廷前,朋友很容易得到他的画,为官以后,甚自秘重,虽亲朋好友也难得到他的作品了,很多人嘲讽说:“解作无根树,能描蒙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米点山水的出现,是水墨山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唐以后,由于书法的飞速发展,禅宗思想深入人心,艺术抒发主观的要求为越来越多的文人所接受。传统山水技法严格的戒律,束缚艺术家手脚。米芾、米友仁大胆改变传统,弱化用线,强化运墨,为描绘江南烟雨空濛之景,开辟了新的途径,宋吴师道说:“书法、画法,至元章、元晖而变,盖其书以放易庄,画以简代密,然于放而得妍,简而不失工,则二子之所长也。”元吴海也说:“前代画山水,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苏子瞻所谓得其理者。”大小米的真迹,大米的已难见到,小米则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云山得意图》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