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齐国典故

齐国典故

发布时间: 2022-11-04 15:08:53

① 关于齐国的人物和名人故事

1、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

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2、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3、田忌赛马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4、管鲍之交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5、管仲生报齐国

鲁国在乾时之战大败于齐国,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

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② 《齐国成语典故故事》之

1、《齐国成语典故故事》之一:一箭之仇。
典故“一箭之仇”源于《管子·大匡》。

启示:我们要向齐桓公学习“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和尊重贤士的美好作风。。
2、《齐国成语典故故事》之二:呆若木鸡。
典故“呆若木鸡”这个故事源于《庄子·达生》和《列子·皇帝》。
启示:我们做事时,结果无论是好还是坏,我们都得好好的学习。

③ 齐国养士:稷下学宫是怎样的典故

孟尝君养士,是要士为他个人效力,这属于战国时期养士的一种类型。那时还有一种类型,即国家养士。其中齐国政府的养士,远近闻名,并创造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稷下学宫。

齐国很早就形成养士的传统,远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曾招纳大批贤士,让他们四出活动,为齐国的霸业服务。据说当时著名的贤士就有80多人。到战国时期,齐国政府更是把这看作为一项既定国策,发扬光大养士的传统,并使之制度化。

从齐桓公(公元前388~前357年在位)起,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外设置学宫,吸引各地学者到齐国讲学、交流,著书立说,后习称“稷下学宫”。到齐威王(公元前357~前320年在位)、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时,稷下人才济济,有1000多人。著名的有宋钘(音形)、尹文、慎到、彭蒙、田骈、环渊、邹衍、驺夷(音邹石)以及淳于髡(音昆)、田巴、鲁仲连、接子等70多人,称为稷下先生。这些人在稷下学宫受到尊崇,皆列为上大夫,住高门大屋,生活优裕;出则有车,后面还跟从数百人,声势浩大。

稷下先生在那里聚徒讲学,自由辩论,高谈天下治乱之事,却又并不当政,所以有人叫他们是“不治而议论”。尤为难得的是,齐国政府还给他们以自己决定去留的自由。“合则留,不合则去”。离开时,齐王有时还表示歉意,送给盘缠。离开后,若还想回来,同样受到欢迎。

当时有两位大思想家到过稷下,他们是孟子和荀子。据考证,孟子游历诸侯从事政治和文化学术活动约24年,其中两次到齐国,在稷下时间约16年。荀子15岁就游学稷下,三次来而又三次离去,在稷下时间约46年。

齐国政府创办稷下学宫,主要出于招徕天下贤士以增加和炫耀国力的政治目的。但它自创办始,持续活动了100余年,其意义便超越了创办目的本身。它使曾经活跃在历史上的原始民主精神,和阔达好议之风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发展。

由于齐国政府所采取的优客政策,使无论学术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派别、年龄、资历不同的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所以,伴随各色文人学士的到来,各种思想,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墨家等等,也在稷下汇聚,并发生碰撞、激荡。各家各派的人物相聚一堂,携徒属而演道术,穷事理而互诘难,大大地活跃了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发展。

稷下学人还常为齐国举事谋缺,或针砭时弊,讽喻君臣。其中不乏态度倨傲、言辞不逊的,但也并不见责。比如,淳于髡率徒属以隐语诘问齐相邹忌,倨傲不恭,邹忌则谦卑应对,不敢怠慢(《新序·杂事篇》)。王斗会见齐王,齐王派人将王斗引入,王斗不满意,要齐王亲自到门口迎接,齐王欣然从命。“趋(疾走)而迎之于门”(《战国策·齐策四》)。下面再引《孟子·梁惠王》)中记载的一件事:

“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如果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撤掉他!’

“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白话今译)

这就是著名的孟子针对齐国时弊,责问齐宣王,句句紧逼,弄得齐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

从这则故事,我们大致可以体察到齐国如何“礼贤下士”,而当贤士和他们的思想得到尊重时,他们又会如何反过来影响国家。

④ 齐国的故事

齐国是周朝的 诸侯国之一,先为 姜姓,后为 妫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齐桓公是 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出现于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为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姜太公)于营丘建立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迁逐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 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故又称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成为 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起屹

武王伐纣,建立 周朝。武王封师尚父于齐。按照《春秋》的笔法,齐国是侯爵。师尚父即 吕尚(即姜子牙),又称太公望,辅佐周文王、 周武王,周朝开国功臣之一。其女邑姜为周武王夫人,生周成王。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是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

武王崩,成王就位,周公旦摄政。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 无棣, 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获得征伐的权力,所以,在政治上,齐国也成了大国。

春秋初期,齐国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在经过襄公乱政后,齐桓公小白上台。他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国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当第一强国。齐桓公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 中原诸夏,讨伐 戎、 狄、 徐、 楚,安定周室,从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桓公之后,齐国因内乱失去霸主地位。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景公时期,陈氏势力大为膨胀,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景公去世后,陈氏联合鲍氏杀晏孺子,

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战国时期,陈和为齐相,前386年,迁齐康公于海上,因魏文侯贿于周王被立为诸侯。这样吕齐灭亡。

自齐太公吕尚立国至齐康公吕贷失国,凡二十世,三十二位国君,吕氏享国六百六十余年。国亡,族之子孙散居齐、赵、燕、卫各地。太公吕尚其后世嫡系子孙皆为吕氏。

(4)齐国典故扩展阅读

齐国的文化

齐文化主要继承姬周文化。战国时各地诸侯相争,使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但齐文化还是保留了较多的 周文化因子。

战国时各地文字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齐国文字则属于东方齐系。由于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异。因此齐国文书与其他诸侯国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⑤ 郦生说齐的典故

1、郦生是郦食其,刘邦手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郦食其以其三寸之舌游说列国,游说了齐国归顺,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

2、被齐王烹杀的原因是因为韩信的嫉妒,韩信在郦食其游说齐国成功后,还突然袭击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一怒之下烹了郦食其。



(5)齐国典故扩展阅读:

郦食其之死: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刘邦以韩信为大将,乘机暗度陈仓,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当时,鲁中地区对楚汉两方来说都是势在必争,谁占有了山东谁就得到了战略后方,故而刘邦对齐王采取了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双管齐下的方针。

一面命韩信攻齐,另一面又派郦食其为使节到齐国游说。郦以智谋说服齐王田广、相田横归汉。韩信这时进抵平原,听到郦食其已说下齐国,本想罢兵,谋士蒯通对韩信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功劳全归他了。”

韩信在其煽动下,遂令三军前行,直抵齐境。齐王田广虽在历下(济南)重兵驻守,但已解除了戒备。因而韩信得以乘其不备,长驱直入,袭破齐之历下军,并攻占临淄。田广、田横认为上了郦食其的当,一怒之下烹了郦食其。一位著名的谋略就因为蒯通一言被处以极刑,客死他乡,不能不惨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郦食其

⑥ 齐鲁两国的历史典故

齐鲁夹谷之会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
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犁弥对 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 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 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 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 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 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 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 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回答说:“ 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齐景公准备设享礼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齐国和鲁国从前的典礼制度, 您怎么没听说过呢?盟会的事已经结束了,而又没有设享礼款待,这是让办事人 辛苦了。再说牺尊和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能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牺象钟磬,这是抛弃了礼仪;如果这些东西不备齐,那就像用秕稗来款待,是国君的耻辱; 抛弃礼仪则名声不好。您为什么不好好考虑一下呢?享礼是用来发扬光大德行的。 不能发扬光大,还不如不举行。”结果齐景公没有举行享礼。
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齐鲁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热点内容
哲理故事300字 发布:2024-12-27 11:28:01 浏览:312
竹笋成语 发布:2024-12-27 11:23:37 浏览:62
公益小故事 发布:2024-12-27 11:10:45 浏览:368
听故事感想 发布:2024-12-27 11:01:13 浏览:89
形容脆弱的成语 发布:2024-12-27 11:00:27 浏览:196
登鹳雀楼故事 发布:2024-12-27 11:00:27 浏览:36
什么阴成语 发布:2024-12-27 10:55:36 浏览:791
薪字开头成语 发布:2024-12-27 10:54:52 浏览:691
马弓箭成语 发布:2024-12-27 10:52:22 浏览:271
带用的成语 发布:2024-12-27 10:49:55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