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典故
Ⅰ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出处
这句话是从孙子兵法的谋略篇中引申出来的
意思是: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杀伤了一千个敌人,自己也损失了八百个人。后来引申为,双方犹如狮子斗豹子,两败俱伤。
原句是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1)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典故扩展阅读
《孙子兵法》,又名《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兵家奉为经典,诞生至今,被历代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后世对这部兵书赞誉很高,历代研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可见他在中国甚至国际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具有著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这本巨著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联系逐渐紧密,中国的很多国学经典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它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Ⅱ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什么意思
意思是来表面上是己方获得自胜利,实际上是双方两败具伤,即损人不利己,不值得。
出自:《增广贤文》
原文: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由于《增广贤文》成书于明代,后历经几百年演变,这句话最终演变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2)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典故扩展阅读:
消灭敌方一千兵马,而我方损失八百多,从表面上看 ,我方与对方将士战斗,成功击杀对面一千余人,而自己却损伤八百多人,这和对面的所损失的相差不几,我方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和敌人正面硬打,并不能是我们占到多大的好处,这对作战来说不是明智的举措。
自古以来,兵法讲究避其锋芒,攻敌之弱,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乘的举措,用最小的消耗去赢得一场战争是最为划算的,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谋略在战场并不是上策,不能很好的取得优势。
Ⅲ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出自哪里
原文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孙子兵法的谋攻引申出来的。意思是内说表面上来看,容指的是跟敌人作战 ,虽然杀了敌人一千,但是自己也损失了八百个人 ,双方的损失情况差距不多。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较量,损失惨重的不只是敌人,实际是两败俱伤。
原句: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