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专家谚语
⑴ 关于疾病、治病的谚语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卫生好,病人少;饮食净,少生病。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壮族)
勤穿勤脱,胜过吃药。
新生孩儿无六月。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即脱即着,胜过服药。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多衣多寒,少衣少寒。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汗水没有落,莫浇冷水澡。
出汗不迎,跑步莫凹胸。
大汗后,莫当风,当风容易得伤风。
预防伤风和感冒,增强体质最重要。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只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百病不如一防。 —— 谚语
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语
有病早治,无病早心。
害胆病的,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干痨、气鼓、噎,阎王下请帖。
穷勿信命,病勿信鬼。(壮族)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得病想亲人。
病来如箭,病去如线。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阴来阴去阴下雨,病来病去病倒身。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小孩无假病。
杨柳发青,百疾皆生。
眼睛害病是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嘴里得的。(哈萨克族)
男怕脚肿,女怕头肿。
积劳成疾。
天黄有雨脚,人黄有病魔。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疮不过百水。
背无好疮。
伤风是百病之母。
小伤风三天,大伤风七日。
病怕没名,疮怕有名。
病从虚处发。百病乘虚而入。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蒙古族)
百病从口入。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英雄只怕病来磨。
什么风都下雨,什么病都死人。
好话怕的冷水浇,好汉怕的病缠倒。
⑵ 扁鹊治病相关的谚语是什么
讳疾忌医。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原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译文:现在人们有了过错缺失,就像护着自己的病症害怕去看医生一样,宁肯自己病死或身败名裂也不肯觉悟。
典故: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对桓公说他有病现在病还在皮肤,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不以为然。
十天以后,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桓公不理睬。再过了十天,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病入骨髓。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2)治专家谚语扩展阅读:
相关解析:
故事最终结局是桓侯不治而亡、扁鹊逃秦。情节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文章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抨击了统治者迁怒和诿过百姓的丑恶行径。
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这深刻的道理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来,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⑶ 关于治学方面的名言有哪些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内了。
2、敏而好学,不耻容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3、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译: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