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起名典故
1. 陈姓女孩取名,三个字,不要ABB式的,字要简单,最好是带有典故、诗词的那种
陈予涵、陈暄研、陈冰清、陈玉洁、陈心雅、陈乐怡、陈依然、陈依檬。这些我都比较喜欢。望采纳!!!!!
2. 陈姓的来源和有什么典故
陈姓据考证出自妫Gui姓。远祖为虞(?-前2070,朝代名)舜(Shun)。陈姓到今天已经有近3050年的历史。陈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至周武王(前1046-前1043在位)伐纣(前1075-前1046在位)时,舜32代孙遏父(E Fu)为陶正(古官名,主管陶器)。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帮助才取得了伐殷(前1600-前1046)的胜利。由于遏父的功勋卓著,武王把大女儿太姬(Tai Ji)嫁给她儿子陈胡公满,并被封于陈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于是以封地代姓。满的子孙们便姓了陈。这就是陈氏的由来。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850825.html根据《姓纂》的记载,陈姓最早出自为妫姓,也就是大舜的后代。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本来是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的时候,把这个地方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称为胡公。后来,他的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才开始以国为氏,创造了“陈”这个姓氏。
当时,胡公满所拥有的陈地,大致是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即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这块地方应该是陈姓汉族的最早发源地。
奔齐之后首先以陈为氏的陈完,字敬仲,后来在齐国逐渐发达起来,食邑于田。这时,他又改姓为田,《史记》上有一段“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的就是他的故事。因此,田姓应该是自陈姓分出去的,两姓在三千多年以前本来是一家人呢!
胡公满本支所繁衍的陈国,传了二十五世,到妫健的时候,被秦始皇所灭。妫健生了ㄙ、桓、轸三个儿子,在国亡之后,桓改姓王,轸则跑到楚国,后来还做了楚国的丞相,封为颍川侯,并且搬到河南的颍川地方,改姓为陈——这一支,被普遍认为是陈姓的共同祖先。
不过,陈姓的组成分子,也跟其他的大姓一样,并不仅仅为胡公满所传下来的这一支。《通志氏族略》上面有一段记载,把陈姓各种形成因素,说明得十分清楚。
“¤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公孙朝伐陈而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又广陵之陈(在今江苏镇江东北),实刘氏,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河南官氏志》云:侯莫陈之后,亦改为陈氏。又曰:白永贵隋初改为陈氏,是为万年之陈。”
陈姓,至少有来源不同的四群——舜帝的后裔,白永贵的后裔,刘矫的后裔,以及突厥族的侯莫陈氏的后裔。
这四支陈姓“人马”,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已经遍布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其中要以颍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广陵(今江苏)、东海(今山东东南部与江苏交界处)等地的陈氏,最为族大支繁。
头一个以陈为姓,后来又改姓为田的那个陈完,也是头一个在历史上大出风头的陈氏。太史公在《史记》上面,对他有过详尽的叙述。据说,他在齐国改姓为田之后,子孙世代都是齐国的大官,传到田和的时候,进一步列为诸侯,他的儿子田平乾脆并掉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田齐”。
3. 古代姓陈的名人的小故事(简单概括)
【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陈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陈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4. 陈氏的历史人名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阿娇(前2世纪-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陈皇后的名字在《汉武故事》记载为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与汉武帝刘彻青梅竹马,后嫁与刘彻成为大汉朝身份最尊贵的皇后之一。“千金买赋”及“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陈皇后有关。先存描写陈皇后诗词共70余首。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启沅(约1825-约1905),清末资本家。字芷馨,广东南海人。初走南洋经商致富,回国后在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用机器缫丝,并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益。所办丝厂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经营最早的机器缫丝厂。产品行销海外,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清廷勒令关闭,迁厂至澳门。后回简村继续经营。
陈赓,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诚(1897~1965) 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剿匪、抗战诸役,历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远征军司令长官、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主席、东南行政长官、行政院院长等职,1954年后当选第二、三任副总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陈云。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陈世美是传统戏曲《秦香莲》、《铡美案》中的人物。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陈世美的形象与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陈真,相传是中国清末武术家霍元甲的弟子,在为被日本人害死的师傅报仇之后,被日本人杀死。这个传说曾被多次拍成电影、电视剧。很多影视作品都把陈真塑造成霍元甲的五徒弟,他不但身手高超,且在师父霍元甲死后,从日本回国来为师父申冤正名。这个人物和霍元甲享有相当的声誉,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确有其人。事实上,历史上关于霍元甲徒弟的记载只有刘振声一人,关于陈真并无任何描述。李小龙拍《精武门》时,曾邀请倪匡写剧本,而陈真也是倪匡想象出来的人物,并非确有其人.
5. 陈姓的传说故事简短
陈姓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州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按照胙土命的惯例,他以国为氏,称陈氏,为陈氏的开山始祖。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颍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6. 马年陈姓有典故的男孩名字
根据宝宝出生时间,排出八字,确定喜用五行用字,根据姓氏搭配吉版利组合,再确定名字权。符合宝宝命理的名字才是好名字。
起名步骤:
1、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格局,找出用神喜忌。
2、选出命局所喜用所需要的五行汉字。
3、根据姓氏、时代特征、性别、八字数理合理搭配将要用的字,去其忌讳用字,避开凶数.取其字的意、形、象、音、综合搭配。
4、还要避开不冲克八字,五格、笔画、合理搭配才是适合八字的吉祥吉利的好名字。
供参考。
7. 陈寅恪名字的典故,“寅恪”的意思
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为兄弟间排辈。并没有其他含义。
陈寅恪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生时祖母黄夫人以其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为兄弟间排辈。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7)陈姓起名典故扩展阅读
名字读音
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陈寅恪“恪”应读作“克”(拼音:Kè)。
但有资料表明,由于陈寅恪是客家人,而“恪”在客家话中有“quó”的,因普通话(时称“国语”)中无此音,于是到中国北方后,便被当然地称为“yínquè”了。因袭相承,并成为习惯。所以,有学者认为,“陈寅恪”应读作ChénYínquè。
不过,在使用汉语的人中间,知道这一点的人显然为少数,包括陈寅恪本人也并不追究。因而,在使用普通话时,仍不妨将陈寅恪的“恪”读作“克”(Kè)。况且,陈寅恪本人在1940年5月致英国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的署名是“TschenYinKoh”。
8. 关于陈姓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一、指名道姓:天下陈氏出义门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的家族,是哪一家?江西义门陈氏是也,他们创造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庭大迁徙。
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氏,是南北朝陈朝皇帝陈霸先的后人。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徙居德安建庄始,到第十五代北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庄,经历300多年,一直是累世义聚不分家,号称“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在唐宋历史上甚为罕见。
陈旺定居义门后,以儒家的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这个家族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从来不分家,实行聚族合炊,一同劳作,财产共有,过着“室无私财,厨无别馔”的氏族公社生活。家族上下谦让和睦,乃至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趣闻佳话。
聚族合炊的生活模式,适合当时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很快就使陈氏家族兴旺起来。到宋代奉旨分庄时,人口发展到3978人,庄田300多处,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庄田不仅能够满足家族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二十顷”作为教育经费,创办了书院、书屋,以供给制形式令适龄子弟入学普受教育。
经数百年的发展,这里不仅建有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还建有各种公益设施:御书楼(图书馆)、秋千院、嬉戏亭、戏台、敬老院、育婴室和医院,还有刑杖厅以及佛寺、道观等。义门陈氏立有《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还有保障家法得以实施的族规、家训、各项管理制度等。最高领导者是家长,在其领导下,内部分工具体,各司其事。
这无疑为封建社会的臣民树立了一个典范,义门陈氏因而得到李唐、南唐、赵宋三个皇朝的旌表。不过,这个庞大家族如此精诚团结,也引起皇帝的忧虑。北宋仁宗皇帝遂下诏令其分家,按御赐的十二字排行分为大小291庄,迁于全国七十余州郡。至元末明初,不少陈氏人家更是移居海外。
据说,目前全世界八千万陈姓人口中,约70%源自江西义门村,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陈氏人家常挂有“义门世家”或“江州义门”的匾额。
9. 谁能帮我想一个男孩的名字!陈姓 字辈是诗 最好是出自诗句或是典故!!!! 陈诗...... 最好三个字.....
推荐:
陈诗壑:安得诗书成保社,略容岩壑有心期。
陈诗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版到碧霄。
陈诗赋:权横槊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又有”诗词歌赋“。
陈诗意:画意诗情,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陈诗烛:刻烛成诗,形容才思敏捷。
陈诗孟:孟诗韩笔,指诗文佳作。
陈诗昧:诗家三昧,指作诗的诀窍。
陈诗礼:诗礼传家,指世代皆读书习礼。又有”诗礼之家“,”诗礼之训“,”诗书礼乐“。
陈诗道:诗以道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
陈诗言:诗以言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陈诗云: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