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骥遇伯乐的寓意

骥遇伯乐的寓意

发布时间: 2021-02-21 18:41:02

㈠ 骥遇伯乐 启示

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成语伯乐识骥的意思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㈢ 求"骥遇伯乐"(出自《战国策》)全文及翻译和赏析

选自《战国策》
原文: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译文: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正值盛年,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拉着车子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解词:【骥】良马。 【齿至】牙齿长齐了,指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龄。 【服】拖,拉。 【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弯转。 【尾湛胕溃】湛:通“沉”。胕:同“肤”。胕溃:意为皮肤被汗水渍烂了。【漉汁】:渗透出的汗水。【中阪迁延】中阪:指半山坡。迁延:拖延而不前进。【解紵衣以幂之】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俛而喷】俛:同“俯”,低着头。喷:喷气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楚策四》,这则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他要用这个故事向君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说明】千里马的特长,是奔驰绝尘,日行千里,却不见得会负重拉马。这则寓言就是以这匹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并说明在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的精神,知才善用,并关心他。它也告诉人们,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如果没有伯乐,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千里马。
《战国策》
西汉时,宫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战国时的史料,但这些珍贵的史料却错乱残破不全,一些残简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赵”字只剩下了“肖”,此类错误屡见不鲜。朝廷便将编校整理这些史料的任务交给了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宫廷密室所藏战国史料,分别名为《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刘向以国别划分,把6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12国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并非尽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答案补充 《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活剧,《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受战国纵横家们的智慧、谋略的影响,至西汉时还涌现了陆贾、边通、主父偃、徐乐、邹阳、严助、庄安等一批纵横家。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㈣ 骥遇伯乐,全文翻译

《骥遇伯乐》全文翻译:

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牙齿长齐到了可以服役的年龄,拉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累得蹄子僵直了,膝盖弯曲着,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拉着车子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看(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资料拓展:《骥遇伯乐》

  1. 简介

    中文名:《骥遇伯乐》

    作品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历史: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

    语言:文言文

  2. 作品原文:

    (1)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2)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 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3. 作品主旨:

    (2)《骥遇伯乐》选自《战国策·楚策四》,这则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他要用这个故事向君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一句话概括,也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人才固然重要 发现人才 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人才的人 才是真正的人才”。

  4. 作品思想:

    千里马的特长,是奔驰绝尘,日行千里,却不见得会负重拉马。这则寓言就是以这匹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并说明在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的精神,知才善用,并关心他。它也告诉人们,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如果没有伯乐,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千里马。

  5. 重点词释义:

    (1)【骥遇伯乐】骥:良马。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期的人,是战国时有名的养马能手。

    (2)【齿至】牙齿长齐了,指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龄。

    (3)【服】拖,拉。

    (4)【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弯转。

    (5)【尾湛胕溃】湛:通“沉”。胕:同“肤”。胕溃:意为皮肤被汗水渍烂了。【漉汁】:渗透出的汗水。

    (6)【中阪迁延】中阪:指半山坡。迁延:拖延而不前进。

    (7)【负辕不能上】拉着沉甸甸的车子上不了坡。负辕:拉着车把子

    (8)【攀】牵【解紵衣以幂之】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9)【俛而喷】俛:同“俯”,低着头。喷:喷气

资料拓展:《战国策》:

  1. 简介:

    (1)《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

    (2)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

  2. 历史地位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载。

㈤ 骥遇伯乐 原文译文

原文:
君亦闻复骥乎?夫骥之齿制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棘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
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译文:
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楚策四》,这则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他要用这个故事向君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㈥ 骥遇伯乐整首文言文是什么意思以及阅读答案

《骥遇伯乐》阅读答案

夫骥(千里马)之齿(年龄)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浸湿)胕(肤)溃,漉汁(口鼻中流出的白沫)洒地,白汗交流。中阪(半山腰)迁延(徘徊不前),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之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翻译】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14.这则寓意深刻的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由两段构成。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5.“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原因是它看到伯乐的哪两种表现?(用文中原句回答)

16.参照韩愈的《马说》,再根据自己对这篇小故事的理解,分析这则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

14.写的是一匹正当盛年的骏马拉着沉重的盐车,艰难地走在太行山路上。它的力气已用尽,驾车人还用荆条抽打着它。
15.下车攀而哭之,解衣以幂之。
16.这则《骥遇伯乐》的故事告诫人们,只有遇到知贤重才的人,有才有志之士才能有抒发胸怀的机会。

㈦ 骥遇伯乐的寓意

千里马的特长,是奔驰绝尘,日行千里,却不见得会负重拉马。这则寓言就是以这匹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并说明在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的精神,知才善用,并关心他。它也告诉人们,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如果没有伯乐,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千里马。

㈧ "骥遇伯乐"(出自《战国策》)里面包含什么成语

出自《战国策》抄的成语:
一尘不染 大庭广众 两败俱伤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门庭若市 反璞归真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惊弓之鸟
安步当车 不遗余力 不翼而飞 侧目而视 高枕无忧 汗马功劳 画蛇添足 挥汗成雨

㈨ 古文《骥遇伯乐》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原文】
君亦闻骥①乎?夫骥之齿至②矣,服③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④,尾湛胕溃⑤,漉汁⑥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⑦迁延⑧负棘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⑨.
骥于是俛而喷⑩,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⑾,何也?彼⑿见伯乐之知己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良马.
②齿至——牙口老了.齿,牙齿,看马牙齿的数目和磨损程度可以判断马的年龄.
③服——驾.
④蹄申膝折——蹄子僵直,膝盖折断.
⑤尾湛胕溃——尾巴渍湿,皮肤溃烂.湛,渍.胕,同“肤”,皮肤.
⑥漉(lù)汁——原指渗出的液体,这里指马流出的口水.
⑦中阪(bǎn)——山坡中间.阪,山坡.
⑧迁延——退.这里指马拉不上去,车往回退.
⑨解紵(zhù)衣以幕之——脱下麻衣给马盖上.解,脱.紵,紵麻,可以纺线和织布.
⑩俛(fǔ)而喷——低下头而叹气.俛,低头.
⑾若出金石声者——发出象金石版的声音.若,象.
⑿彼——代词,它,这里指马.

【译文】
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请采纳~

㈩ 骥遇伯乐的注释

【骥遇伯乐】骥(jì):千里马。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期的人,是春秋时有名的养回马能手。
【齿至】牙答口老了。齿,牙齿。
【服】拖,拉(车)。
【蹄申膝折】申:通“伸”,伸展。折:弯曲。
【尾湛胕溃】湛(zhàn):同:“沉”。胕(fū):同“肤”,皮肤。溃:乱流。胕溃:意为皮肤上的汗水乱流。
【漉汁】:渗透出的汗水。漉(lù):口鼻中流出的白沫。
【中阪迁延】中阪:指半山坡。阪:山坡。迁延:步履艰难。
【负辕不能上】拉着沉甸甸的车子上不了坡。负:拉着,辕:车把子。
【攀】牵。
【解纻衣以幂之】解下自己身上的麻布衣盖在马的身上。纻衣:麻衣。幂(mì):覆盖,披。
【俯而喷】俯:低着头。喷:喷气。
【若出金石声者】发出像金石一般的声音。
【若】像
【彼】代词,它,这里指马。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