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赏析书
Ⅰ 怎么看待宋代建盏的瑕疵
对于玩家或销售建盏的人,又或者建盏工艺师来说,谁不想得到一件完美无瑕的精品呢?对于建盏的瑕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胎土和釉水
天然的陶土和矿釉里面本来就包含许多不确定的元素,经过工艺师们的人工淘洗是无法过滤掉全部杂质的,许多天然的杂质仍然保留在成型的胎或者即将施的釉里。由于建窑烧制的特殊性,烧制的成品率是由窑火随机决定的,精品也是随机产生的,这个不确定性是人工无法掌控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使用传统烧制方法之上。
窑炉和窑位
众所周知,建窑的烧制是必须用还原烧制,窑炉里在还原的过程当中,每个窑位所产生的还原气氛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同一个种胎土同一种釉在同一个窑里所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点也是工艺师们无法掌控的。当然氧化烧制或低温无还原的不在讨论之列。
变形和粘底
陶土无法耐高温,建盏的胎又是含铁量高的建阳当地的陶土,烧制建盏又必须是1200度以上的高温,这又是个矛盾的问题,所以型歪、失圆、开裂等等问题是建盏烧制必须克服的又一个难题。釉在1300度的窑炉里会产生流动,这也就是建盏釉面型成的重要因素,但流动的同时又会产生粘底的现象,这也是一个相对的难题。笔者认为对局部产生影响的瑕疵(如粘底)接受度高于对整体产生影响的瑕疵(如型歪、失圆、开裂及脱釉)。
建盏是个性化极强的收藏门类。古陶瓷收藏中俗语“瓷器毛了边,不值一文钱”在明清瓷上是适用的,尤其明清官窑瓷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烧制工艺成熟稳定,产品之间无明显质量差别,以品相作为最重要的高下区分标准。但宋元及以前的高古陶瓷,特别是公认的艺术成就比较高的品种,烧制的难度高,产品不确定性大。例如建盏,龙泉、越窑等都有这个问题。龙泉窑烧出米黄釉还是粉青釉,越窑是黄釉还是湖水绿釉,都是窑火随机决定的。目前宋瓷收藏者面对货源的现状,无不是在寻求品级和完美度之间的平衡。毕竟各个名窑口品级和完美度兼备的东西,早已与一般的收藏者无关了,甚至与买家的资金实力无关,正如宋瓷成交记录保持者“汝窑花口洗”和“南宋官窑玉津园纸槌瓶”都是残器。因此“瓷器毛了边,不值一文钱”如果放在宋瓷上,那基本上只能收来一堆艺术价值不高的粗品。
具体到建窑这样烧制难度极高,作品的多元化到极致的窑口,几乎每一个盏都是孤例。建盏还有区别于其他窑口的一个特殊点性,精品除了是随机产生以外,产品出现瑕疵的概率、烧制难度与品级成正比。
正如当代建盏艺术大师李达在《建盏赏析》一文中这样描述:
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笔者(李达)估计,没有起泡变型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内的作品。高品位的建盏,为数极少,我们从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什么样的建盏值得收藏,无非就是对“瑕疵”与“品级”的厘清。满足这两点,即可针对每一只具体的建盏做出优劣的精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