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
⑴ 最后的晚餐的作品赏析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桌子上有很多个小面包,把它们按音乐的顺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将近一分钟的歌曲,曲调很悲伤。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
(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扩展阅读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语:Il Cenacolo or L'Ultima Cena)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于米兰的天主教恩宠圣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多明我会院食堂墙壁上绘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画面中的人物,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该画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198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⑵ 《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达芬奇(1452--1519)的代表作品。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生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镇。他是皮埃罗·达·芬奇的非婚生儿子。他的生母是普通的农民。恩格斯称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这幅作品创作于1482--1497年第一米兰时期,是为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而画的。要求既快又不加修改地画壁画的技术,芬奇很不适应。他试着把颜料和土混用,这就预先决定了作品的悲惨命运,(土粘不住色彩,色彩开始脱落),画家自己已经发觉。后来修士从食堂敲厨房的门,正中画的中央部分。这样一来,画的下部便遭到了破坏,墙也受到损坏,颜料层脱落得更厉害了,而厨房里的蒸气落到画面上,更加速了它的破坏。后来进行的拙劣的修复工作,极大地歪曲了原作。1943年在轰炸米兰的时候,由于落到修道院院子里的炸弹的震波,修道院的食堂被毁了。画有《最后的晚餐》的那面墙得以保全下来。建筑物于1946年修复。1954年,专家们使用最新方法,成功地复原了这幅画。弄掉了后来画上去的东西,显示并加固了由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手画上去的颜色。
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们在《最后的晚餐》的结构中,一般都是使一排人坐在桌子后面,互不相干,同一姿势重复地出现。他们把叛徒犹大隔开,单独安排到桌子的另一面。而达芬奇则把叛徒放到一群可爱的门徒之中,象是常常把自己隐藏到朋友圈子里的叛变的化身。犹大阴暗的侧面轮廓,在被和悦的日光照耀下的其余人的面孔中明显地突出出来。他紧握起装着钱的钱包,窘怕地等等着叫他的名字。此外,这是一幅经过数学检验过的绘画,以几何学的精确性确定了构图的中心--基督的像,该像被从窗外散射进来的光线突出出来。它的突出还由于所有配景的线条都归向一点--他的头部。门徒们对称地坐在两旁,每一边六个人,这六个人照例都是三人一组。
画《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那个修道院的院长,曾因芬奇画得太慢,来向莫罗发牢骚。修道院住持看着达芬奇一个钟点一个钟点地站在画前冥思苦想觉得奇怪。他就希望画家象园丁在花园里干活儿似的那样工作,从不放下画笔。被叫到莫罗那里进行解释的达芬奇聪敏地回答说,由于缺少犹大头像的模特才耽误了它,不过他最后打算拿住持的头来画犹大的脑袋。这以后,住持不再打扰他了,他也很快地就完成了犹大的头像,这个头是“背信弃放和惨无人道的真正化身”。瓦萨里的这个故事微微揭开了伟大画师创作方法的帷幔,令人看出一些真相。
1499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的部队进入米兰。莫罗逃跑了。12月,列奥纳多离开了被敌人占领的城市。
漂泊的岁月过去了,1503--1506年芬奇又回到佛罗伦萨。在这里他创作了《蒙娜丽莎》--西欧艺术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画。1516年,达芬奇离开了意大利的边界,由自己心爱的学生麦尔奇和忠实的仆人巴蒂斯塔·维兰尼斯陪同,跨上了迢迢征途。1517年5月,他们来到法国的皇帝官邸之一--阿姆布斯附近的克鲁堡。法国的同人们隆重地迎接了这位杰出的美术家。他取得了国王首席画师的称号,人们效仿他的举止穿戴、在社交场合的活动,期待着他的杰作。但是,他离开了故土,内心空虚,在自己身上再也找不到创作的力量了。
“铁找不到用场就要生锈,水不流就会腐臭,遇到寒天还会结冰,而人的智慧若找不到用场就会凋萎。”“虽死也比疲倦强”--他曾这样写。死亡临近了,1519年4月19日,他在重病中写下遗嘱,里面规定了殉葬的宗教仪式的所有细节,并把自己的财产分给了亲近的人。1519年5月2日芬奇在克鲁堡死在麦尔奇的手臂上。
⑶ 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最初创作构思起步于卡斯塔尼奥的作品。在达·芬奇的草图中,一字形排开的构图,犹大独自坐在长桌的另一边,耶稣正把面饼递于犹大的面前,众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犹大。
为了形成众人对犹大的压倒一切的气势,达·芬奇在草图中升高了视平线。达·芬奇在草图中也学习了卡斯塔尼奥的做法,让门徒约翰伏在桌上。
而以前传统的画法是根据圣经原典的描述,让约翰投于耶稣的怀中。草图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照搬了来自生活的素材,人物都具有剧烈的情态,动作幅度较大,却少有相互的联系。达·芬奇继承了卡氏对宗教题材的情节化的处理方式——在画中讲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
这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在15世纪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许多画家喜欢把圣经故事展现于此时此地的现实环境中,并常常在其中画上自己和朋友的形象,以此为荣。
达·芬奇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让中心焦点集中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耶稣伸开双手,低垂双眼。他已经把话说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势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启迪人们去内省,去沉思。
作品运用了高超的明暗技法,“达·芬奇被认为是明暗对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后的晚餐》,在较后的艺术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所有人物都被统摄于神秘而宁静的光影之中。
不同于卡斯塔尼奥等三位画家,达·芬奇用阴影消除了背景中应该会有的所有的细节。沃尔夫林说,为了精神统一的需要,在达·芬奇的作品中,“仅仅能够给观者快感或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从场景中取消了。
只有能够满足这个主题迫切需要的东西⋯⋯才被提供给想象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的:画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
(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扩展阅读:
沃尔夫林认为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这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同一性”,预示了巴洛克风格的到来。他把圣经文本中存在的“圣餐设立”和“宣告背叛”这两部分相矛盾的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这种创造能力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也许,正是因为达·芬奇在15年前尝试这种独创性的“哑剧”手法不甚成功,致使他的《三贤士来朝》永远停留在了草图阶段。
而《最后的晚餐》这一杰作终于成功地使艺术新成就与历代优秀的艺术传统以及题材固有的文化内含如此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当然,达·芬奇的创作不可能再回到普里西拉墓室的“分面包”的多义性之中去,他也不可能采用中世纪时期冷冰冰的图案符号式的人物造型和手法。
经过几代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大师们的努力,悠久而丰富的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人性与情感在艺术的创作中是不应该再被分离的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结合上是做得最好的典范之一。
⑷ 《最后的晚餐》的赏析(不少与200字)
世界名画之<<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最后的晚餐》创作历史:
1463年-由建筑师索拉里兄弟修建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1470年代-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札,扩建修道院。公爵找来了当时28岁的画家达芬奇与另一位米兰建筑师布拉曼特一同设计,建筑师布拉曼特将修道院后部的半圆顶穹窿改为挑高的圣坛。此外也增建了方形回廊、餐厅等。
1495年-1497年-在有公爵庐多维科王徽装饰的主窗下。达芬奇选择了大厅北墙绘制他打稿已久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就连颜料也是他自己的发明,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非中****时期广被运用的湿壁画颜料。此颜料因混合了有机物,据知是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的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因此将画中耶稣与三个门徒的脚给截去了。
1796年-拿破仑占领米兰,修道院被军方占用,据记载该大厅被用来当做马房。
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剧烈的轰炸,所幸修道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顷倒的其他屋体之后,才重新公开此画。今日去参观此画,仍可看到当时的照片纪录。
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并在奥利外提公司的资助下,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主持修复计划的是米兰的一位艺术史女教授比宁·布拉姆比拉(Pinin Brambilla Barcilon)。此举虽满足世人长久以来的愿望,但也引起艺术界的一些争议,因此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2000年-"最后的晚餐"并没有停止修补,而外界的争议却越来越大,有些评论家认为此画被清洗的太过明亮,而艺术史家和宗教学家则在修复过的画中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线索。
争议:
2003年3月18日-美国作家丹·布朗(en:Dan Brown)出版小说:达芬奇密码(en:The Da Vinci Code),书中指出此画中耶稣右手边的门徒约翰,其实是位女人,是抹大拉的玛利亚,因此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至今仍无结论。注意画中有一只握着匕首的手,令人着迷的是这只手似乎不属于画中任何一人.
《最后的晚餐》画作内容:
高4.6米,宽8.8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徒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