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赏析 » 峨眉山月歌赏析50字

峨眉山月歌赏析50字

发布时间: 2022-12-15 07:36:54

㈠ 峨眉山月歌赏析50字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回溪向三峡,思答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㈡ 《峨眉山月歌》赏析

【题 解】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他们广泛结交朋友,拜访公卿名士,以提高声望,求得仕进。

唐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离成都不远,早在几年前,李白就已游过。他在《登峨眉山》一诗中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意思是说,蜀地仙山众多,峨眉山渺邈绵远,非其他山所能比。

句 解

峨眉山月半轮秋

出行途中的一个夜晚,诗人抬头远望峨眉山,只见半轮秋月悬挂在明净的夜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山间,峨眉山仿佛已经入睡。在群山浓黑剪影的衬托下,夜空是那样的明澈,月色是那样的皎洁。月只“半轮”,从月相上看,应是上弦或下弦月,时当农历初七、初八或二十一二日前后。如果按正常语序,这一句应当是“半轮山月峨眉秋”,但这样既不合平仄,又太平常。把“半轮”与“秋”连在一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仿佛带着几分凉意,有秋也残缺之感,透出些许惆怅,然而又只轻轻带过,不见得沉重。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人的目光从天上、山间回到身边,只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水中。一江清水,载着一轮明月,平缓而安静地流动着。月光如水,水流月走,这是静美的,却又具有流动的神韵。我们知道,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随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平羌”,江水名,今四川省青衣江,流经峨眉山附近。

苏轼在《送张嘉州》一诗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诗的前两句就直接引自李白这首诗。苏轼从小生活在峨眉山和青衣江附近,显然,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勾起了他关于家乡的记忆。因此,“谪仙此语”大概是他最能解了。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天上月光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下,诗人从清溪驿乘船出发,向三峡顺流而去。所谓“清溪”,即清溪驿,在青衣江上,今四川犍为县峨眉山附近。据记载,杜甫、岑参、苏轼、陆游等都到过清溪驿,并留下一些诗篇和游踪佳话。

不知诗人此行是否孤身一人,我们只看到,夜色蒙蒙,江水淙淙,一叶轻舟顺流而下,这仿佛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但并不孤寂。诗人似乎不是在远行,而是在以一种诗意的心情欣赏这美景。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最后终于退出了他的视线。诗人充满了对家乡的惜别之情。他说:思念着你啊,却见不到你,就这样我顺流而下到渝州(今重庆一带)。在前行的途中,当然还会有月相伴,但峨眉山不可见,平羌江不可睹,昨夜之月已非今夜之月,他乡之月亦非家乡之月。

“君”,一说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前说更可取。对峨眉山月的思念,也就是对家乡的思念;把月亮当作人和他告别,故乡就成了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对象。

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评 解

峨眉山的秋夜清辉、平羌江的月影流水、从清溪向三峡的轻舟夜行,宛如画境,给人一种宁静之美,一种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虽然是惜别,诗人的心境却是明朗与轻快的。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只觉得读起来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难以捉摸。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却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兼有写景、纪行、抒情。前人评价颇高,谓其五用地名,“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试将前二句中地名略去,成为“山月半轮秋,影入江水流”,就失去了原诗的特殊情景和韵味,流于一般化,诗人的行踪和当时所思所感也无从得知。明朝文学大家王世贞说:“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其实,李白那时才二十多岁。

㈢ 峨眉山月歌 赏析急!!!!!!!!!!!

峨眉山月歌赏析:

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年青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

开篇二句写景。首句正面写月,是仰望;次句转写月影,是俯视。就在这一仰一俯之间,一幅既宁静和谐又充满动感的月夜图景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月非圆月,只有“半轮”,令人想见一弯新月高挂夜空的景象;而且是半轮“秋”月,更见其皎洁、柔和,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尤为奇妙的,这竟是“峨眉山”之月。“峨眉天下秀”,它那秀美的身姿,配上这半轮秋月,整个境界真是美极了。

平羌江在峨眉山东北,故可映出山与月的倒影。“影入”,一笔将天上景与水中影勾通,形成视角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转换;“水流”,既是水在流,也是入水之影在流,由此见出观景之人正在移动。这样,一方面构成了场景的轻灵动荡,一方面也为下句的秋夜行船埋下了伏笔。

最后二句写情。“夜发清溪向三峡”,点明诗人行踪,初看好象与峨眉山月无关,然而下面一个“思君”,轻笔一点,精义全出。

清沈德潜解得好:“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唐诗别裁》)。这样看来,诗人是以不写而写的手法,来突出月在心中的地位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际变得益发炽烈,他把这满怀情意都寄寓在峨眉山月上,而峨眉山月适足以成为他心中故乡的象征。

因此无论是高空的半轮秋月,还是随水流动的皎洁月影,都渗透着他对故乡无比依恋的情怀。可是,船至清溪、三峡之间,明月突然消失了,当此之时,他怎能不感到怅然若失而又倍加怀恋呢?“思君不见下渝州”,无限情思,跃然纸上。

这首诗,情与景高度融合,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全诗只二十八字,竟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却毫无堆砌之感、斧凿之痕,既照顾了写景抒情,又交待了诗人行踪。难怪前人一再称赏,谓之“天巧浑成”、“千秋绝调”。

(3)峨眉山月歌赏析50字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