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独饮赏析
1. 陶渊明的〈〈和郭主薄二首〉〉的赏析
○和郭主薄二首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本诗写的是闲居家中的愉快生活和怀古的心境。“蔼蔼”四句,写堂前树木繁茂,虽盛夏暑热,仍有清凉阴影供人享受,南风也似多情,及时飘来,吹开衣襟,使人分外凉爽轻快。这四句诗把生活环境描绘得极优美,极有情。用一“贮”字,表现“清阴”的浓密丰盛,准确、生动、形象。接着写闲居家中,虽然社会活动少了,但却获得了读书、弹琴的大好机会;躬耕劳动,难免清贫,但园中疏菜,盎中旧谷,供给还是有余。岂“营己”不可“过足”,“过足”并不值得羡慕。言外之意是说:追求“过足”,就会营营不止,贪得无厌。这两句很有理趣。“舂秫”四句,承“营己”来,酒熟自斟,闲戏幼子,写自给自足,不假外求,飘洒自然,入盐入味。最后,总结全篇说这种“自给自足”的人生乐趣使人把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一古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遥望着天上白云,想起古代一些隐居的高人逸士,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多叫人向往呵!一个“聊字”,表面上说得很轻松,意思却很坚决,宛然有“时之所重,仆之所轻”的味道。“一何”二字,似问似答,语意摇汤,神情宛转,也很动人。
2. 陶渊明所有作品及其赏析txt
陶渊明(365 - 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
田园诗包括中年所作《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所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等,诗中描写了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归田园居》50首是其中代表作,写出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致与诗人的欣喜心情;写出了与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交往中的纯真与“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诗意。《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故事,既有战乱年代人们聚众入山避难的历史现实背景,也同魏晋以来阮籍、嵇康等人继承老庄小国寡民观点而倡导无君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他的田园诗虽然流露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但掩盖不了其中对农家的感情和自己劳动生活的感受。
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元初本。
后世评价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365 - 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
田园诗包括中年所作《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所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等,诗中描写了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归田园居》50首是其中代表作,写出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致与诗人的欣喜心情;写出了与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交往中的纯真与“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诗意。《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故事,既有战乱年代人们聚众入山避难的历史现实背景,也同魏晋以来阮籍、嵇康等人继承老庄小国寡民观点而倡导无君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他的田园诗虽然流露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但掩盖不了其中对农家的感情和自己劳动生活的感受。
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元初本。
后世评价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饮酒》(其九)作者:陶渊明(魏晋)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
(1)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2)好怀:好心肠.
(3)乖:违背.
(4)尚同:同流合污.
(5)汩: 音"古".搅混.
(6)纡辔:拉着车倒回去.
(7)讵:岂.
(8)驾:车驾,意谓道路、方向.
《拟挽歌辞》(其三)作者:陶渊明(魏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读《山海经》 (其一)作者:陶渊明(魏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何效明)
《游斜川》作者:陶渊明(魏晋)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注释】
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年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作者:陶渊明(魏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
(1)先师,对孔子的尊称。
(2)瞻望:仰望。
(3)邈:遥远。逮:赶上。
(4)秉耒:手持农具。解颜:面带笑容。劝:勉励。
(5)平畴:平旷的平野。
(6)怀新:生意盎然。
(7)岁功:一年的收获。
(8)即事: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9)行者无问津:用长沮的故事。意谓:现在没有象孔子那样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了。
(10)聊:暂且。陇亩民:耕田之人。
《答庞参军》 作者:陶渊明(魏晋)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注释】
序: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时,忽成旧游。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