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吟赏析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5分)
忆昔阅读答案鉴赏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忆昔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侈生活。
分明讽其沉溺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 ”,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 酒食征逐,昼夜不分 ,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 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 。四句“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 ,斥责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一样辞旨微婉 ,蕴藉不吐 。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 之巧,极尽委婉深曲之能事 。“西园公子”指魏文帝 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 ”,却是战国时代魏 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谴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托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 , 而容易忽视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 , 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叹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寻味。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 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 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
“俱是梦”的“梦”字 ,绾上三联 ,既感慨往昔繁华,如梦如烟 ;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 。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是日薄西山 ,“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 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只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此一结句,令人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楚。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 ,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全诗以“昔年 ”领起 ,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 。 诗中隐含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 竞逐奢靡的批判 ,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喟。
只是由于用语华艳 , 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风韵情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 。韦庄这首诗 ,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
⑵ 忆昔陆游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回忆往日从渭滨去从军,在马儿的背上看着遗民提着壶浆哭泣夜里躺在高高的山上看着回繁星,白天又在战车答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常说要去寻求功名,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地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鉴赏]
“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壶浆”指酒浆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与前半篇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此处的书卷当指史籍古往今来,多少英雄烈士,壮怀不能伸,老死牖下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免悲从中来想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如今一事无成,将和历史上无数志士一样,赍恨以没世,能不伤心落泪?
⑶ 忆昔中的典故,这些典故是怎样体现当时的唐朝社会的
是杜甫的《忆昔》吗?
其一(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朔方:语出《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2.千乘万骑:语出汉灵帝末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语出《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骄子,回纥。东胡,安庆绪也。回纥助讨贼,收复西京,庆绪奔河北,保邺郡。骄子,出《汉书》。大宛国有汗血马。《史记》:“燕北有东胡、山戎。”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1.邺城反覆:史思明既降复叛,救庆绪于邺城,故曰反覆。
2.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 劳心焦思补四方。
1.张后句:《旧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
2.拨乱:语出傅玄乐府:“拨乱反正从天心。”
3.劳心焦思:语出《史记·夏本纪》:“禹伤父鲧功不成,乃劳心焦思。”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1.近侍:时公为拾遗,故曰近侍。唐制,拾遗掌供奉。
2.整肃:语出《新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1.猛士守未央:此翻《大风歌》语,感慨甚深。《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子仪自河南入朝,程元振数谮之,子仪请解副元帅、节度使,留京师。明年十月,吐善大入寇。”《括地志》:“汉未央宫,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
2.岐雍:唐凤翔关内地。《旧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1.犬戎句:语出《南史·侯景传》:“齐文宣梦猕猴坐御床,乃煮景妻子于镬。又大同中,太医令朱耽梦犬羊各一在御座,既而景登正殿焉。”
2.百官句:《梁书·武帝纪》:谚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乃跣足下殿以禳之。(吴注)汉末升平谣: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足。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1.傅介子:《汉书》:“傅介子,北地人也,持节使楼兰,斩其王,归之北阙。”
2.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苏轼《东坡志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专兵柄、入宿卫也。
赏析:
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起灵武,复西京,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其才足以有为,乃任李辅国,宠张良娣,祸及父子,而身亦不免焉。故中兴之业,尚待继世也。后不乐,状其骄恣。上为忙,状其跼蹐。此分明写出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及程元振用事,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寇,而车驾蒙尘,一时御边无策,故慨然思傅介子焉。“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
其二(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1.全盛日:语出《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2.小邑:语出谢灵运诗:“小邑居易贫。”汉文帝诏:“万家之县。”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仓廪:《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道路无豺虎:语出王融诗:“澄清九州牧,道路无豺虎。”
2.吉日:语出《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鲁缟:语出《汉书·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纨,素也。”《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韵会》:“缟,缯精白才,曲阜之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曰鲁缟。”
2.车班班:语出《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
3.男耕女桑:语出《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1.云门:语出《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2.胶漆:语出晋杨方诗:“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坚。”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1.灾变:语出《前汉·京房传》:“其说长于灾变。”
2.叔孙句:汉叔孙通制礼仪。《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通鉴》:“开元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号曰《开元通礼》。”《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太常奏所定雅乐。”《汉·刑法志》:“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唐·刑法志》:“《开元前格》、《开元后格》,皆当时格式律令也。”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1.洛阳句:语出《通鉴》:“汉献帝和平元年三月,董卓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
2.宗庙句:语出)颜之推诗:“狐兔穴宗庙。”宗庙毁则狐兔穴除矣。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1.鲁钝:语出刘桢诗:“小臣信鲁钝。”
2.蒙禄秩:语出《月令》:“收禄秩之不当。”蒙禄秩,作者时为员外郎。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1.周宣中兴: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
2.洒泪句:语出)张华诗:“衰疾近殆辱。”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考柳芳《唐历》,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历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呜呼,可谓盛矣!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此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覆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赏析:
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
注:来自网络,做了系统性的筛选、编辑,看得或许比网络明了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