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丰子恺
『壹』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的赏析
帮你转一个别人的答案吧.
《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引起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文中对孩子们的心理刻画十分传神,用了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加工,使读者跟着孩子们的心情起伏,时而感伤,时而回想,时而会心一笑。
文中的瞻瞻帮助爸爸裁《楚辞》,虽然裁破了十几页,但依然充满期待地等着爸爸的表扬,谁知却被爸爸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哭了起来。细想想,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谁又何尝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本是“踌躇满志”地以为自己干了一番“大事业”,满心欢喜的期待一个好的结果,却不料是做错了事,闯了祸。其实,有这种天真率直的想法和敢想敢干的勇气,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幸福。不需要前思后想的反复斟酌,也不需要瞻前顾后的考虑后果,这样的心态是何等的轻松自由——爽快啊!
在文中爸爸说到,“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到欢喜了;当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是啊,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总觉得父母太过死板,什么都不让我们做。父母常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儿啊”。其实,正是因为这些“不懂事儿”,才让我们这些孩子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终于懂得了所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我们便已经不是那个充满幻想的小孩子了。当我们开始学会感谢,学会坚强,学会忍受的时候,我们已渐渐看不到那个奇幻的世界,这在爸爸的眼中是何等的悲哀啊。
大人们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童年时我们的心里充满了问号,总觉得大人不认同我们的做法,就是因为大人太死板。不像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和热情,而充满好奇和热情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啊,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虽然,我们的童年已经过去,虽然我们总在失去后才懂得,但是现在我们明白,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努力过好每一天,感受每一个时刻,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贰』 丰子恺 白鹅赏析
赏析:
《白鹅》这篇文章很典型地体现了丰子恺的这种写作风格和人生态度。状物文章不但要写出对象的特点,更要写出作者的情怀,没有情怀和寄寓的文章是呆板的,缺乏感染力的。
教学这篇课文,在落实人文性要求时必须强调体认事物背后的情感元素,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丰子恺的一些漫画进行讲解。
从工具性层面着眼,《白鹅》这篇文章层次鲜明,写法简洁易懂,很好地体现了状物文章的典范价值。文章先简单交待白鹅的来历,再用“左顾右盼”一词点明白鹅高傲的特点。接着,作者用一个过渡段总起,然后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层面分别刻画白鹅高傲的特点。
在每一个具体层面,作者又以不同的角度展开。叫声与步态主要运用比较手法,前者主通过与狗的比较突出鹅叫声的严肃郑重,后者则通过与鸭、净角的比较突出鹅步态的傲慢。在吃相这个层面,丰子恺又从食物、吃法、鹅狗大战三个视角进行描画。
在每个层面,作者又用总起句总括鹅的相关特点。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而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结构性思维的魅力,极富借鉴学习意义。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一句简单的总分概括了之,而应该让学生理解,写一个事物围绕它的特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表现,初步掌握写状物文章的能力。
(2)赏析丰子恺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丰子恺写于1946年,写他抗战后期在重庆乡间的生活,原名叫《沙坪小屋的鹅》,今入选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状物类文章,编者共选编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以及老舍的《猫》和《母鸡》等四篇,丰子恺这篇文章,编者作了一些删节改动,更加突出了文章的状物性质。
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出发,学习状物文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喜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写作状物文章的能力。《白鹅》是这个单元的首篇,文章经编者处理后成了一篇经典的状物文章,是落实单元教学任务一个很好的载体。
丰子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在文学和艺术诸方面都有不俗的建树。他亲近生活,喜爱儿童,富有童心、童趣。他的作品,无论画作还是随笔小品,时常展现出浓浓的童真和生活情趣。
他的随笔小品文在创作上常小处落笔,以小见大,言外有意,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细心地体察生活,用心地记录生活,开心地享受生活。
『叁』 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的赏析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的只有2个字“认真”。这也是李叔同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彻底不可。 不是严肃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只有对学生和蔼却有威严,严肃又可亲,上课认真而轻松的老师才能真正地得到学生由心而发的敬佩。尽管我不是一个老师,但我身为一个学生,更能体会到怎样的老师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佩服之心。我想如果能有一个老师可以像李叔同先生这般,那他的学生我想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就像丰子恺这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他不就是李叔捅先生的学生么?再如果一个老师能幽默点,那就会深得学生爱戴。 李叔同先生又称弘一法师,后半辈子在虎跑寺出家,而且他修的佛法又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门——律宗。但李叔同先生却能将它修出个名号叫做“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正所谓一位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荀子所著《劝学》中所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和李白所遇见的老妪所说的一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坚持不懈的表现啊。 假如我能做到“凡事认真”,相信我的成绩也不会下猾,甚至说不定还会上升。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百风之百地随时随刻保持这种态度,但是我会尽力以这种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我觉得我的妈妈与那李叔同到有一番相象。我妈妈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始终忘却不了,她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必须要赶紧利索,不能拖泥带水。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认真底去做,并且不能半途而费,而且得保证要有效率。就比如学习吧,玩的时候好好玩,学习的时候好好学,如果在玩中学,学中玩,你一样事都做不好,所以做事要一心一意,万万不可分心啊!否则学无所成,你这几年的学习就白费了!” 李叔同先生,我由心地对你产生敬意!
『肆』 家 丰子恺 赏析
如果在生活中有人问我“家”的定义是什么,我一定会对他或她说,我这里不是新华字典,更不是辞海,没有什么定义。其实我是在故意回避这个问题,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回答。
什么是家?哪里是家?这大概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不过庆幸地是,我不用被这问题所困扰,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如果光想自己,难免有点太自私了,还是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丰子恺可以把朋友家、旅馆、出租房都当成自己的家,这不失为一种大度,对这个世界的大度,也是对自己的大度。他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求一个轻松的氛围,他就觉得是家。可从另一个方面看,丰子恺即使是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也不觉得这是自己真正的家。他的家在哪里?他迷茫了。在他的概念中,五湖四海都是家,又都不是家。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也许他真的相通了,可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他也是在回避着这个问题,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家”真正的定义。
“家”是责任。
通常教育孩子总是要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才安心,可这所谓的“成家”难道仅仅是结婚那么简单的吗?如果只是为了结婚而去恋爱的话,那就是当事人一个极大的悲哀,不,应该说是这个社会的一个悲哀。婚姻光有爱是不够的,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责任,对家的责任。
“家”是自由。
鸟儿没有了天空,它们就没有了自由,也就没有了家。如果认为光是给它们做一个无比精致的鸟笼就可以弥补这一切的话,我劝有这些想法的人们快一点收手。如果他们真的想给鸟儿一个家的话,就应该放他们回到那属于它们的天空中,那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家不是能够靠面积来圈住的。
“家”是快乐。
一个家庭之所以会走到离婚那一步,会不成“家”,就因为他们缺少了快乐。没有快乐的家不能称之为“家”。家是给人温暖的地方,不是给人痛苦的地方。如果家庭成员整日为他们所谓的“家”而困扰着、迷惘着,他们又何必这么自欺欺人非要维持这表面上的虚荣呢,人不是为别人而活,家也不是为别人而建,得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经营。
“家”是归宿。
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死亡,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我们常说,人在这世上走了一遭,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留下的就只有那四方盒子中的一点东西,什么都带不走。生活不要注重结果,要注重过程。可结果其实也很重要。一个死刑犯和一个烈士谁的结果更好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不能太注重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家”,是我们心的归宿。在这里我们可以生活得很平静,像无风时的湖水一般,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平静的生活的。
从小在“家”这个话题上没有吃过亏的我,难免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思维会被禁锢,以至于只能肤浅地谈及一些皮毛而已。至于更深层的血肉乃至灵魂的触及和挖掘,我相信,一定会有精确地定义出现的,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伍』 丰子恺《忆儿时》赏析
《忆儿时》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姐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
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慈悲心的丰子恺。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拓展资料: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